“中国好书”中的科学技术——第四届“中国好书·科普生活类”简评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面向公众评选推荐的"中国好书",除了公众更易于接受的文史类读物之外,科学普及与生活类的好书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最终的评选结果中。有《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航天育种简史》和《胡大一医生浅谈心脏健康》入选。加上入围的《永恒的诱惑:宇宙之谜》《看脸》和《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脂肪、糖和代谢病的科学传奇》三种,均各占总入选和入围图书的10%。
其他文献
我们现在处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际斗争的新时代,西方国家自认为了解民主和政治体制而怀着好为人师的感情来对其他国家的民主和政治体制评判打分,这种评价方式是不可取的。福山的《历史的终结》认为自由民主制将成为人类社会演化的重点,但中国的发展引起了已经衰落的西方极大的兴趣和恐慌。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的政治改革及其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探询中国模式的特点,建议同中国扩大对话,加深认识。未来世界发展还未可知,但社会主义一定会迎来历史转折点,结束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从属关系。孕育了社会主义的革命过渡期尚未结束。
面对当前复杂的政治地形,应该用激进民主的战略替换共产主义的假设。新战略意味着全面解析霸权、激进民主、对抗、接合、要素、节点、话语、等同链条等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激进民主的真正内含在于,在尊重多样性、承认对抗不可根除的前提下寻找新的敌手,实现霸权政治在话语层面上的拆解和再接合,进而在不同民主要求之间建立起等同链条,全面质疑现存的权力关系结构。
“乌托邦工程”与“点滴工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工程。它们基于不同的认识论,即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政治观,即积极的政治观和消极的政治观;以此为基础,它们在社会变革理路上分别表现为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通过这种对比,波普充分地展现了其自由主义改良思想的主旨。
政治判断力是在抽象的技术性推理和任意的自我决断之间求取中道的一种推理模式。人们对这一概念重燃关注,常常是采取回归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phronesis)或明智(prudence)概念的形式。通过研读几位重要民主理论家与亚里士多德研究者的著作,我考察了亚里士多德明智概念的复兴并得出结论:他们缺乏亚里士多德思想中能够促进明智的某些基本要素。我特别想表明:当前这些对政治判断力的鼓吹削弱了政治科学(亚里士多德的首要关切)的理由,从而令亚里士多德政治科学所支持的独立判断力有陷于失落的危险。他们没有足够重视亚里士多
当哲学把生态危机的发生根源归结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断裂,而经济学指向自然资源稀缺性与人类欲望无限性之矛盾的时候,它们都忽略了造成断裂与矛盾的现实性根源——支配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资本逻辑。正是资本呼唤出入类的无限欲望,造成了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的资源稀缺与欲望无限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又通过观念层面的“欲望支配世界”、“经济个人主义”以及“价值通约主义”等,无限地放大了作为矛盾一方的“欲望无限”,从而直接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断裂与生态危机的呈现和加剧。在资本逻辑尚不可摧毁的现时代,破除“资本原则”的永恒性、目的性、终极性
属于历史唯物主义传统的"世界体系"范式强调结构性而忽略了世界的区域性,从而削弱了马克思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元马克思主义是以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的方式来考察共同体占有土地,无法解释现代民族国家的存在,更没有对全球历史理论做出贡献。只有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在市场和组织关系的基础上——重塑马克思的理论,我们才能解释现代占有的两种方式(民族的和私人的)之间的关系。近30年(或更长时间)以来,世界国家正在产生,世界体系越来越深陷其中。进入全球历史的时代,世界体系的体系类型和世界国家的结构类型之间处于多方面交织的关系。
本书对中西道德哲学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从社会转型时期伦理价值观变化这一视角出发,试图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伦理道德思想文化方面的变革进行反思。作者指出,新时期的伦理学体系应该是一种包含功利主义要素的义务论,一种体现了伦理现代性的以保障权利理论为基础的义务论,一种在规范伦理学基础上的德性伦理学,以及一种兼顾个体与整体的集体主义伦理学,总之,是一种在兼容并蓄的基础上重叠共识的伦理价值观。
本书阐发了一套原创性的哲学理论——异质性哲学。既往的哲学基本上都是关于同质性的哲学,其在实践上的最大问题就是:理论上无不头头是道,可实践上或者难以施行,或者施行后效果适得其反。异质性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探讨了这种反差,并从语言逻辑层面揭示了异质性的规律。这是一种在哲学基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性成果,而此类成果在过去几乎都是西方人的专利。
本文围绕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王亚南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信念和修养,从哲学与经济学、社会科学所具有的"统一认识"的辩证关系出发,针对当时东西方文化论战中以梁漱溟、钱穆、朱谦之等为代表的学者将历史、文化和经济加以混合式现时化的趋势所发表的系列批判文章,指出王亚南不仅揭示了其逻辑的混乱、观点的错误以及现实危害性,而且进一步强调了中国学者应该认识到现时性所具有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努力理解社会科学的各种规律,从而将对于自身的研究当作一种政治和社会改造的形式,通过辩证性的概念来实行世界性的调查研究,并在此过程中构建
2012年12月1-2日,第九届全国马克思主义论坛在河南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河南大学等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届论坛。本届论坛以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宗旨,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未来”和“中国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