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的策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根据新课标要求,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既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学好文言文呢?笔者根据文言文教学的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由于文言文是古人使用的一种书面语,现代人在说话、写文章时极少用到,因此,我们在平时就很少接触到与文言文有关的语言环境。这就好像我们学习外语,由于我们生活在汉语的语言环境之中,学习外语也缺少一定的语言环境一样。因此,要掌握文言文,就要像学习外语一样,多读、熟读,以便借助这样的“读”,培养出对于文言文的“语感”。
  那么,需要熟读哪些文言文呢?我认为,要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新课标规定的20篇文言文与50首古诗词,这些要求背诵的篇目都不能放过。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朗读文言文时应尽量做到声量大、咬字正、节奏准、遍数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多记,要边读边领会字、词、句的意义。
  二、疏通文义,准确翻译
  文言文翻译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学习文言文的重中之重。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要准确的翻译文言文,首先必须掌握直译的方法,即要把相对应的实词、虚词译出来,要把省略部分标示出来,要把非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过来。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式等一些特殊的文言表达现象,也要掌握清楚。还要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该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文。
  其次,要按照“留、换、删、调、贯”六字法进行翻译。留,是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是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补,是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删,是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是指把文言句中特殊的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格的、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在翻译中只有按照这“六字方针”去做,才能把文言文翻译得又快又准。
  三、学会比较,注意联想
  阅读文言文,还要学会比较,即将文言文与现代文比较。有些学生往往用阅读现代文的方法去阅读文言文,照现代文的词义、句式去理解文言文的词义、句式,那就很容易出现谬误。比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若把“鼓”解释为名词“战鼓”或“鼓声”,学生很容易看出错误,可是若把“再”译成“又一次”,学生就容易混淆。对于学生来说,文言文学习中“迥异”的易于掌握,“微殊”的常常搞错。所以,学习文言文,不但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义,还应与现代汉语做比较,明确哪些意义可保留下来,哪些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变化。只有真正懂得了比较,在文言文学习中才容易顺畅。
  熟读的过程中,还要有意识地进行联想。因为同样一个文言词语,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可以派不同的用处。在熟读时,要做“有心人”,对于某一个在前面课文中出现过的词语,要将它在这一篇课文中的性质和作用联系起来思考,看一看二者是不是一样,差别在什么地方,经常进行这样的联想,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就可以日趋准确、熟练。
  四、重视课内,拓展课外
  初中阶段,对于文言文的检测主要是以课内知识为主,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课内知识的积累。比如,文言实词,应该侧重掌握它的含义,对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的现象也要下工夫去识记。通假字也应注意,应当记住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否则就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对个别可能导致句子误解、误译的虚词应当有所归纳,对文言文常用句式也应当熟悉。只要对课本的知识点做到了“熟”,就不会害怕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了。
  当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拓展课外,选用一些课外的东西,用来检查一下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那也不失为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但是,不必找得太多,因为这些知识点应当都在课本中出现过,充其量只是“知识搬家”而已。这就像你对某个人非常熟悉,那么,不论这个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即使他“搬”了家,你还是可以认出他来。如果你对他并不熟悉,只有一个大概的印象,那么,“搬”了家之后,你就不大可能认出他了。所以,没必要花太多的时间用在课外的阅读上。
  初中生学好文言文的方法很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我们吃透新课标的要求,不断的总结研究,学好文言文就不是一件难事。
  
  (责任编辑刘宇帆)
其他文献
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学习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的过程,以及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活动等等,都离不开数学思维.如何突破思维障碍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原型”启发,是突破思维障碍,开发学生智力,发展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原型”本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把它移植到数学中来并赋予朴素的解释就是:对解决数学问题产生启发作用,有助于突破思维
某二级路上跨既有高速公路白山隧道,上跨区域内隧道埋深浅且围岩较差,隧道顶部二级路车辆荷载对隧道结构不利。分别采用地层结构法、荷载结构法对隧道衬砌进行计算,得出隧道衬砌
当今社会,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参与国际社会的今天,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有消极的作用,也有积极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课堂教学愈来愈广泛地运用信息技术,这无疑给思想品德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尽管多媒体的使用能给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但教师也不能忽视过度使用多媒体所带来的负面效果。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必须谨慎,有必要掌握一些使用技巧,把握合理的使用时机。在遵循适时、适机、适度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于激趣——为主动学
“悬念”是启发式教学中常用到的一种重要手法。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悬念”教学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这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有积极作用。  “悬念”指的是在欣赏戏剧、电影、文学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是竹筒倒豆子般把课文内容、学习答案讲出来,而是故意“卖关子”,设置几个迷宫,使学生产生“悬念”心
为适应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公路交通建设企业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更高效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通过介绍桑克模式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阐述了其与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的优势,探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求知欲及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与专业相结合、与
通过对影响混凝土收缩徐变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指出进行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计算时参数选择的重要性,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变参数分析,得到不同参数对收缩徐变特性的影响规
以岳阳市平江县S207百福隧道实际工程施工为依托,在V级围岩浅埋条件下,采用FLAC^3D对双连拱隧道主要施工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得到3种主要工法下隧道开挖后的围岩和隧道结构的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