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每个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这说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和研究正成为高中数学研究的热点。
至今,“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教学研究中,却很少有人涉足。但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进,初中数学教学 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而“研究性学习”正好符合这一教学特征。所以我认为:“研究性学习”也应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
一、“研究性学习”符合初中数学的教学特征
如何使用课本内容,使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发现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1.“研究性学习”具有鲜明的自主性
自主性的主要标志是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应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而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调动学生参与思考与研究,让学生个性自由发挥,问题自己提出,独立思考以培养独创精神,而这种教学思想正好与“研究性学习”特征不谋而合。
2.“研究性学习”强调协作性
协作性往往又被称为“合作学习”。主要体现在:不论是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复习,学生在自主独立思维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思维障碍,而此时学生通过相互沟通与学习,使问题得以解决,这便是协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之体现,也是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方法。
如在《初中几何》第七章第五节“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事先安排学生准备几个大小边数不等的正多边形。课堂上要求每个小组将自己准备的正多边形边长、半径、边心距、圆心角、内角等量(测、求)出来,并让学生自己讨论,找规律。结果有的学生得出“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圆心角只与边数有关”,并总结了计算公式;有的学生得出“当边数一定时,正多边形的边长、半径、边心距三者一起增大或一起减小”。于是我引导他们总结了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和计算公式。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团队协作性,这种教学思想可在课堂中多次开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集体意识的培养。其实不止是数学教学,在其它学科教学过程中,无不体现这一特征。
3.“研究性学习”适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应充分体现其“研究性”
其实“研究”是“研究性学习”最本质的属性,“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不同于讲授式,也不是自学式,它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研究探索---得出结论,它的“研究性”还表现在对研究的方法的实践,体现出方法性而不是盲目性进行,我认为学习实践研究的方法比得到研究结论更为重要。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思想贯穿于数学教学
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还处于探索阶段,认识还不统一。然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就涉足“教学思想的转变”、“新的教学理念的形成和体现”、“教学环节的把握与控制”等多方面。今天,我单从以上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 体现新的教学设计思想
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的工作要求,数学课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怎样体现“新”字,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又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独出心裁,别出新意,以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2. 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什么是新的教学理念?什么是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我们应从教学目的出发寻求答案,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目的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般要求,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二层是“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的培养;第三层“探索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锻炼。如果我们在备课之初便抓住要领,认真设计,则不失为新教学理念的体现。
3、抓好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包括:研读教材,认真备课,课堂教学,直到信息反馈和目标认定。
(1)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集中体现,而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则又是课题引入,它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如对问题的提出要注意贯穿主题与主线,能由学生提出的最好不由老师给出;能由实际问题引出的最好不用数学问题引出;能由旧知识引出的最好不开门见山,在提问时,应先大后小,先易后难,先一般后特殊,层层递进,以给学生多留一些思考的余地,少一些提示,以增强“研究性学习”气氛。
(2)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思想,把握且突出主题。最近进行了一节“二次函数与图象”的复习课,开始打算由两个具体的函数解析式,通过研究它的定义域(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称轴,开口方向,最大(小)值,并通过图象来复习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但后来考虑到现在检测的倾向,即把函数问题充分融入具体问题之中重在分析运用;再则函数解析式过于抽象,不如由实例引出,使其具有实际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发展,既然引入是实例,那么首尾当给予呼应,也应回到应用题,于是前后共出三道题目并涉及了字母讨论,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把由解析式到函数图象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确定为本节课的主题。
抓好教学环节管理是“研究性学习”和初中数学教学的统一思想,我们应充分体会“研究性学习”的精神实质,认真贯彻于课堂教学中。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运用和拓展,还靠我们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工作者同心协力不断推进。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认真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去。
至今,“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教学研究中,却很少有人涉足。但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进,初中数学教学 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而“研究性学习”正好符合这一教学特征。所以我认为:“研究性学习”也应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
一、“研究性学习”符合初中数学的教学特征
如何使用课本内容,使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发现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1.“研究性学习”具有鲜明的自主性
自主性的主要标志是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应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而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调动学生参与思考与研究,让学生个性自由发挥,问题自己提出,独立思考以培养独创精神,而这种教学思想正好与“研究性学习”特征不谋而合。
2.“研究性学习”强调协作性
协作性往往又被称为“合作学习”。主要体现在:不论是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复习,学生在自主独立思维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思维障碍,而此时学生通过相互沟通与学习,使问题得以解决,这便是协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之体现,也是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方法。
如在《初中几何》第七章第五节“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事先安排学生准备几个大小边数不等的正多边形。课堂上要求每个小组将自己准备的正多边形边长、半径、边心距、圆心角、内角等量(测、求)出来,并让学生自己讨论,找规律。结果有的学生得出“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圆心角只与边数有关”,并总结了计算公式;有的学生得出“当边数一定时,正多边形的边长、半径、边心距三者一起增大或一起减小”。于是我引导他们总结了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和计算公式。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团队协作性,这种教学思想可在课堂中多次开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集体意识的培养。其实不止是数学教学,在其它学科教学过程中,无不体现这一特征。
3.“研究性学习”适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应充分体现其“研究性”
其实“研究”是“研究性学习”最本质的属性,“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不同于讲授式,也不是自学式,它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研究探索---得出结论,它的“研究性”还表现在对研究的方法的实践,体现出方法性而不是盲目性进行,我认为学习实践研究的方法比得到研究结论更为重要。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思想贯穿于数学教学
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工作才刚刚起步,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还处于探索阶段,认识还不统一。然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就涉足“教学思想的转变”、“新的教学理念的形成和体现”、“教学环节的把握与控制”等多方面。今天,我单从以上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 体现新的教学设计思想
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的工作要求,数学课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怎样体现“新”字,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又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独出心裁,别出新意,以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2. 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什么是新的教学理念?什么是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我们应从教学目的出发寻求答案,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目的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般要求,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二层是“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的培养;第三层“探索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锻炼。如果我们在备课之初便抓住要领,认真设计,则不失为新教学理念的体现。
3、抓好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包括:研读教材,认真备课,课堂教学,直到信息反馈和目标认定。
(1)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集中体现,而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则又是课题引入,它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如对问题的提出要注意贯穿主题与主线,能由学生提出的最好不由老师给出;能由实际问题引出的最好不用数学问题引出;能由旧知识引出的最好不开门见山,在提问时,应先大后小,先易后难,先一般后特殊,层层递进,以给学生多留一些思考的余地,少一些提示,以增强“研究性学习”气氛。
(2)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思想,把握且突出主题。最近进行了一节“二次函数与图象”的复习课,开始打算由两个具体的函数解析式,通过研究它的定义域(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称轴,开口方向,最大(小)值,并通过图象来复习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但后来考虑到现在检测的倾向,即把函数问题充分融入具体问题之中重在分析运用;再则函数解析式过于抽象,不如由实例引出,使其具有实际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发展,既然引入是实例,那么首尾当给予呼应,也应回到应用题,于是前后共出三道题目并涉及了字母讨论,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把由解析式到函数图象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确定为本节课的主题。
抓好教学环节管理是“研究性学习”和初中数学教学的统一思想,我们应充分体会“研究性学习”的精神实质,认真贯彻于课堂教学中。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运用和拓展,还靠我们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工作者同心协力不断推进。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认真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