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考核方式改革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3333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考核方式改革,打破了一考定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体系,为学生学习效果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出场开辟道路。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部分教学主管部门、部分教师对这一考核方式的理解出现一定偏差,使得这项改革在局部出现违背预期目标倾向,挫伤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有必要对这一变革进行进一步解读。文章从过程考核针对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理解过程考核两大向度对过程考核进行解读,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过程考核 方式改革在中西方文化大碰撞、大交融的宏大历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塑铸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面临的任务是艰巨的,挑战是尖锐的。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境界、水平的积极影响,使处在价值观念转型期的青年人,不为西方腐朽、反动思想所侵蚀,进而树立崇高、科学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已成为当代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重大时代命题。围绕这一时代命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相关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改革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考核标准的改革,即由卷面考核到全过程考核的考核方式的转变。
  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考核方式,打破一考定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标准,为学生学习效果过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出场开辟道路。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学主管部门、部分教师对这一考核方式的理解出现了一定偏差,这一考核过程在部分教学单位和教师中出现与预期目标相违背的倾向,挫伤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影响部分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过程性考核方式,是一个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问题。为此,有必要对这一考核标准进行进一步解读。文章将从过程考核针对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理解过程考核两大层面对过程考核加以科学解读。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考核针对的问题是什么
  对过程考核的正确理解应该首先从这一考核方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入手,否则,改革就有可能失去方向。过程考核方式的出台所针对的问题是以一张考卷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以一张卷子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在中国考试史上可谓历史悠久。这种考核方式在封建时代的合理性源于能够提高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有利于下层社会民众通过考试的方式进入统治阶层,同时,也能够为统治阶层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拔出优秀的人才为己所用。新中国成立后,这种考核方式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让更多的人公平地站在同一平台上享有接受进一步接受有限的更高一级教育资源基础之上的。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资源相对于改革开放前,已经相当丰富。适龄人群接受教育已经不再是一个公平问题,而是更高层次地发展、享受问题。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就是,有些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了考取研究生或者是公务员的需要,有的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纯粹为了兴趣,而有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根本没有用处,于是采取软对抗态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怎样应对这一现实问题呢?
  国内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在没有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本质的情况下,进行了所谓的“过程考核方式”改革,这种改革强行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出现了偏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的倾向。这种改革针对的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本质问题,而是皮毛、表象问题,即学生“形式上的学”,教师“形式上的教”的问题。具体地表现为,教师通过设置种种考核名目,将学生牢牢地束缚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配合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本质上讲,这种“所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只不过是从简单地一卷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到全方位简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形式上的考核方式变化,并没有抓住过程改革的实质性问题。其结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陷入大量的简单而繁重的批改学生平时作业、简单的学生考勤记录、学生课堂表现记录工作当中;学生则为了应付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考核标准设置的重重指标,陷入各式各样的简单应付差事活动之中。这种考核方式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对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严重挫伤。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考核方式改革必须回到所要解决的本质性问题上,否则,改革的结果会出现适得其反的可能倾向。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考核改革解读
  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性考核方式变革所针对的本质问题的梳理,不难发现,当下部分高校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性考核方式改革偏离正确方向,原因在于对这种考核方式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正确解读显得尤为重要。
  1.过程考核是多元评价标准的探索,而不是多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动考试方式从以一张卷子到过程考核方式转变的动因是教育资源的丰富与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层次的矛盾转化。因此,过程考核方式变革针对的问题是怎样适应在学生对教育需求层次多元化背景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现实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考核方式改革要适应这种新形势,必须要求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采取多元评价标准。这里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多元的评价标准与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多元的评价标准,意味着任课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任何一个时间点、一件事情上都有对学生学习状况、水平、效果评价做出权威性、结论性评价的话语权,而不是只凭最后一张期末考试卷子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这里出现一个问题,即怎样保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效果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其实,这是一个伪问题,因为通过一张期末考试卷子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样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公正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任课教师在这方面就没有约束,其约束来源于授课对象与教学管理部门。在这方面,每个教学单位都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门管理机构,在这里无需赘言。   国内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错误地将过程考核方式的变革理解为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水平、效果实施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监管。其结果是教学主管部门将学生和任课老师用一系列指标体系牢牢地束缚起来,任课教师和上课学生成了拼命应付指标体系的工具。更可笑的是,这种建构的结果是,不但学生的成绩有可能不及格,即便是学生的成绩都合格,授课教师也有不合格的可能性。因为这些指标体系最终由授课教师完成,但还要受上级主管部门验收,验收的尺度就是有没有完成评价指标体系所规定的所有内容。对过程考核方式的指标体系理解与建构,本质是由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考定终身变成多考定终身。不但不能起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效果的作用,相反,还加重老师和学生的负担,使他们陷入疲于应付,挫伤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违背改革的初衷,违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
  2.过程考核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是变相提高学生的成绩过关率。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从规模上获得空前扩张。中国高等教育实现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在校大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价值取向。在这一叙事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考核改革的出台,目的就是在适应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多元化需求过程中实现自身应有的价值,而不是通过多元的评价标准指标考核体系将学生牢牢地束缚在教学活动中。正是从这一层面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考核方式改革并不是要推卸社会责任,缓解教学压力,变相提高学生的成绩过关率;而是要求任课教师通过运用多元的评价标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达到促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想信念的终极目的。当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过关率,但是为了提高学生过关率而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过关率的做法显然是头脚倒置。
  3.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考核是对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的考核,而不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
  “对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的考核”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性质。“对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的考核”是任课教师对学生因人而异的考核,体现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不同政治理论需求层次的学生的多元价值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简化为一系列具体的指标,教师全程控制学生学习行为的指标体系,体现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不同政治理论需求层次的学生的一元价值评价。
  这虽然是一个思想方法层面的问题,但错误的思想很难指导正确的行动。如果将过程考核仅仅理解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考核,那么,无疑会陷入笔者所叙述的行为逻辑,即将学生牢牢地束缚在设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中。这样不但不能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反而可能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逆反心理。同时,这也违背改革的初衷。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考核方式改革,不能脱离其逻辑前提,即在校大学生还是一个处在价值观念成长、成熟过程中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考核方式变革就是引导这个群体,以健康的方式成长、成熟。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考核改革是考试制度适应大学生多元思想政治理论需求层次的产物,解决的是在不偏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多元大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积极性问题。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把握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前提下,深入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的心灵导师。当然,这更需要教学主管部门充分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方面的主导权。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学改革专项项目“基于QQ信息平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针对性、实效性探索”,项目批准号:1013JGZX0053。
其他文献
“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人以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与教学的关系。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孕育情感的氛围中取得进步、体验收获。“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特别重视小学教师的作用,认为:“小学教师之好坏,简直可以影响到国家的存亡和世运之治乱。”的确,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
摘 要: 多媒体已经逐渐成为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辅助教学手段,但是多媒体在运用的时候仍然存在问题,本文对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多媒体 小学音乐教学 教学运用  当前在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信息技术被应用得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教育行业,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是如此。多媒体教学有特点和优势,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激
摘 要: 小学美术审美正处于启蒙时期,需受到教师的积极引导才能形成正确的美术观念,树立良好的艺术品格。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引进艺术审美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具体论述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提高策略,旨在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关键词: 艺术 小学美术 审美能力培养  审美能力是能让人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熏陶与培养。随着新课程
摘 要: 高中化学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此时是系统性接触物质化学性质的学习阶段。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基础上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其中氧化还原反应将分子与物质联系起来,成为化学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本文站在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的高度,对如何推动化学教学的发展做出研究。  关键词: 课程标准 高中化学教学 氧化还原反应  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各种新型材料争相出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些创新和发明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兼人文性的科目,学好语文对学生终生发展起着极有利的作用。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在语文天地中尽情遨游,就成为每一个语文老师的奋斗目标。然而,当下学生学习任务重,信息量大,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精力极为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将目光投向“创新”,以“新”增效。  在教学中,我尝试各种方法使课堂教学“风景独好”,究竟怎样才能实现高效的创新教学呢?对此,我有如下想法。  
摘 要: 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条件下,如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互动研究型革新教学模式,使思政课达到融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政治理论显性教学与人文素质隐性教育为一体,以便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发展,在思政课教育教学现代化改革中显得非常迫切。本文以思政课教学为实施平台,尝试进行互动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究。  关键词: 思政课 研究型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语境  高校
教学内容:江教版《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第二册)》第十章第四节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意义,掌握古典概型的基本特征;  2.熟练利用古典概率公式进行计算;  3.能够掌握用计数原理的方法求古典概型中概率的计算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1. 熟练掌握古典概型的基本特征,会利用古典概率公式进行计算;  2. 掌握计数原理求解古典概型中概率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学讲计划”,其重学精讲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主动、活泼,促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学讲计划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模式 学讲计划  学讲计划理论就是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过程,而老师只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将老师的外在动力转化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动力。通过将学讲计划合理
摘 要: 作者根据刘霁华教授提出的“P-G-R”復习课模式进行课堂实践,对其提出背景、概念界定进一步进行梳理,并以《圆周运动》复习课为例进行六步骤师生二元课堂解读。  关键词: “P-G-R”复习课模式 圆周运动 六步骤教学法 二元课堂  一、提出背景  从当前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情况看,仍然存在教师讲得太多、学生主体地位被忽略、死记硬背、课堂沉闷、内容零碎、简单重复、生硬灌输、规律与方法不能内化为学
摘 要: 本文以《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为例,探讨了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应用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素养、团队合作精神、独立思考、创新和动手能力,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 CDIO 高电压技术 专业课教学  1.引言  CDIO工程教育理念[1][2]自20世纪初提出以来,得到了全球五大洲25个国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