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法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1194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的实施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索、研究和提高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反思、独立实践、合作交流、学习探究,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进步。发现问题、反思教学、总结教训是教师教学永恒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 因材施教 教法探究
  Pick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a process of learning and exploration, study and improve, as a teacher must seriously reflect on and explore independent practice,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learning, progress i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Found the problem, teaching reflec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are teachers teaching subject of the eternal.
  Keyword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teaching methods to explore the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一、激发学习兴趣,保持良好心态
  教师首先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到高中数学学习之中,尽快调整心理状态。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一些疑难点,常使学生倍感挫折,这时树立信心,确定明确目标,适时调整心态非常必要。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愉悦、轻松。同时,好的心态必然会产生成功的数学活动。当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一起时,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就会从被动变主动,从消极变积极,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輕松、愉悦的状态下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成功感。
  二、把握数学概念,注重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是客观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的反应,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是学习数学理论和构建数学框架的奠基石。成功的概念教学一定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再通过后面的学习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相关的生活经验将它们上升为新的理论知识,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概念的内容,而且在心理上加深了概念的认知度,把单纯的积累知识变成生动的知识融合。数学概念的引入应从实际出发,创设趣味性、探索性、启发性的生活中熟悉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概念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感知中体会概念,形成感知认识,再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提炼归纳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强化知识的认知,从而加深概念的理解。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急于用概念解题,直接将数学概念告诉学生,然后开始反复训练。这样的教学显然不可取,学生不仅对概念一知半解,更加陷入题海中无法自拔,怎能体会学习的乐趣?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从教育实施者变为教育研究者,精心设计课堂情境,和学生一起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所在。
  三、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每一堂课,要让每一个学生有学习的目标,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准确的吃透数学教学大纲,准确掌握考点、重点和难点,深刻理解数学教学,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反复琢磨,精选例题和习题,将新学知识得以巩固和提升,并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合作探究,大胆实践
  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通过合作交流,发现并解决一些问题。教师要敢于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大胆猜想,鼓励他们多视角、多层面的探索和研究问题,让课堂多姿多彩。
  五、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帮助不言而喻,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加大了课堂容量,而且,多媒体中的动画演示等功能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过程产生一种轻松感、愉悦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很多难以想象的知识直观化,提高了课堂效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内容需要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而不是固步自封。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应根据校情、学情实际情况而变,才能使学生更加极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数学,进而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忠彦.高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策略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2]康世刚.数学素养生成的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朱福胜.数学教育哲学视野下的GX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方勤华.高中数学教师数学专业素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5]高文君.中学数学课堂探究水平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6]丁延.中国数学文化研究的综述与反思[D].苏州大学,2015.
  [7]常艳.优质高效的高中数学探究课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8]钟志华.理解性数学教学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
  [9]刘岗.数学学习评价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10]裴士瑞.“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反思[D].浙江师范大学,2011.
  [11]李保军.高中教材中数学史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12]金晓青.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13]龚树武.高中数学实验的设计
  [14]吴沛东.高中生在导数问题解决中的学习调查与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15]苏燕.高中数学探究学习的教材开发[D].上海师范大学,2012.
  [16]沙婷婷.美国数学探究式教学案例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7]马红艳.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安敏敏 女 1984.2 陕西平利 大学本科 汉族 陕西省平利县中学 职位: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 教育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的主科科目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初中是义务教育中的过渡阶段,承担着为学生总结小学知识,铺垫高中知识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这一阶段,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才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学法指导;兴趣激发;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前言  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初中学生都认为数学这门科目很难,由于数学的理性思维较强,学生难以系统理解,加之教师的教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情景教学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便对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的现实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师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仅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十分不利于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提问方式,也是检验学生课堂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把握好课堂教学是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尽的责任,从课堂问题着手并注意提问的技巧,引导学生认真的思考,使学生真正的投入学习中去,才能提高教学水平。但当前在小学数学课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存在很多不足,与新课程教学理念南辕北辙,那么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技巧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提
有机磷农药的毒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使乙酰胆碱过度蓄积而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的应用有力地证明了这点,但两者对重度中毒所引起的神经
摘要:实现高中生素质全面的发展,是全新的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数学课堂通过对学生逆向思维的有效培养,继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提出有效的措施,从而为逆向思维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推动各行各业发展,也推动着基础教学改革,课堂教学需要注入这一新型技术力量。我校目前实现了“班班通”全覆盖,“班班通”设备安装后,各班都联了网,里面的教学资源,对各科教与学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小学数学也不例外,而在“班班通”环境下可巧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辅助教学,优化教学结构,从而建构有趣、有效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班班通 小学数学 教学结构 有效  “班班通”不仅可以
染料木素是大豆异黄酮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羟基异黄酮,许多体外癌细胞培养研究证实,染料木素对乳腺癌、胃癌、肝癌、白血病及其它一些癌细胞系的生长、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治疗肿瘤最关键的是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Raz和Lotan证实在肿瘤细胞的表面存在与乳糖相连的凝集素,因此可以通过乳糖衍生物来阻断肿瘤细胞之间以及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之间的认知相互作用来防止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扩散。乳糖还可以与肿瘤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