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欲望都市》是一本由坎蒂丝·布什奈儿所撰写的文集,被称为美国女权主义的宣言书,拍成同名电视剧后,曾连续四年获得艾美奖、连续五年获得金球奖,受到广泛赞誉。《欲望都市》作为一部现实意义重大的作品,其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百态是进行文学和文化研究不可多得的素材。自从被搬上荧幕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一阵《欲望都市》的狂风,国内外也出现了很多相关的研究。这些研究多是从女性交谈的话语研究、女性命运边缘化、女性身份认同以及性和情的矛盾等方面作为切入点的。《欲望都市》电视剧因为其较为浓重的商业气息,使人们更关注它赢得极高收视率的原因,却较少对作品本身做整体的、全面的分析。
从研究的完整性和深入性考虑,本文则是将原著和电视剧作为整体的研究对象,考察作者的意图以及在塑造新型女性形象和自我表达中的矛盾和困惑。文章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大框架下,分析作品潜意识中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与传统女性形象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想要颠覆传统却又矛盾重重的巨大张力。这些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美国文化,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作品都有积极的意义。
除去引言和相关理论概述外,文章的主体共分为三个部分。
主体部分首先在对传统女性形象分析的基础上,将《欲望都市》中主要的女性角色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作品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传承了传统文学作品中将女性作为欲望的客体以及被爱的客体形象。
继而文章探讨了《欲望都市》中女性形象的描写如何颠覆了传统中女性间的敌对形象、女性的失语形象、天使与巫女的程式化形象以及女性的柔弱形象,指出作品在重塑鲜活的女性自我形象方面做出的努力。结合作者在塑造女性形象中传承传统女性形象的因素,讨论女性在塑造自我形象时的焦虑与困惑,继而指出作品的张力。
除此之外,本文还对原著和电视剧在塑造主要女性形象上的两大差异点,即潮流元素的运用和主要女性角色命运进行比较,指出在当今仍以男权文化为中心的社会,一部即使像《欲望都市》般的女权主义作品,一旦进入大众媒体,经过男权文化的过滤和改动,都会被打上男权的印记,不得不迎合男性权威和社会主流文化,而女性主义如果要走得更久更远,则必须要将自身融入到社会潮流中,以一种融合而非对抗的姿态处理两性关系,才能使自身和社会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