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与新变: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风气流变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hope9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经历了国家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全面变革,社会风气的变化成为由其带来的重要的新变化。在社会公众随着社会文明进步而日益重视社会风气问题的当下,50年代社会风气更加受到关注和热议,但同时又总是识见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以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风气流变为研究主题,正是力图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体系化考察和探讨。文章首先集成相关研究成果并立基于研究需要,将社会风气明确界定为包括社会意识与社会行为两大范畴并有相应具体表现的广义的总体性概念,并以此为整个研究的基础。文章主体部分一开始就结合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经由政权巩固和新民主主义制度的确立、向社会主义的转向与新社会分层体制的建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早期探索的历史演变,将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社会风气以1957年6月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为界分成重生与新变前后两段。随即对重生阶段的新社会意识和新社会行为进行了考察,认为新社会意识的建立主要为:中国共产党以方针政策及策略的正确、全面系统的宣传教育、自身的强健与民众关系的良好以及党国认同一体化构建并推动了各革命阶级对其的政治认同及深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全民性扩张中深入人心,但也一度经调适保留了社会氛围的相对宽松;阶级意识在中国共产党的强化和在各革命阶层的深化,推动其渗透到各个群体及整个社会体系;重政治的革命传统向全国扩展,政治衡量评判标准趋向社会化,表明重政治的风气开始形成;包括社会公德、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及为人民服务与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范在内的社会主义道德普遍流行;“劳动光荣、剥削可耻”在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形塑推广下成为社会共识;新婚姻法的贯彻推动了婚姻观念的变革,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历史性提升。新社会行为的树立主要有:旧中国普遍存在的黄、赌、毒和扰乱、破坏社会秩序与安全的各种行为得以禁绝和基本消除;向英模学习的新潮流和积极分子基层示范效应的扩散推动了争当先进成为新的社会性行为选择;革命简朴的新婚俗引领婚俗的变革,推行火葬、建立公墓以及开追悼会等新丧俗为主的新改革开始了;新节日体系经由国家设定并采取系统的纪念方法而确立起来,被作为新政治资源开始得以有效运用,新的各种称谓也流行开来。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早期探索的50年代最后几年,主要是伴随早期探索的曲折发展,社会风气也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包括对知识分子偏见的形成,急于求成、盲目崇上、“左”比“右”好的政治性心理的新变化,高指标、瞎指挥、强迫命令、浮夸风、共产风等“五风”兴起盛行,和对集体主义超阶段的再注解和推广以及农民“反行为”的出现等等,都是相应的主要表现。50年代的社会风气就其基本特征而言,一是在与社会变迁同轨演变中历经了由重生以至新变的流变过程;二是在整体性变化的同时,呈现出内部结构与区域性群体性上的非均衡性;三是政治力量直接作用的结果;四是意识形态全面扩张的反映;五是具有泛政治、革命化的色彩。从历史根源上分析,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苏式色彩的高度集中的政经体制及其深化、群众运动的主要施政运作方式、空前优良的党风政风以及政治领袖的政治影响力等,是其由重生以至新变的深层原因。总的来说,50年代的社会风气基本上呈现出总体性推动社会良性运转和协调发展的积极、健康、向上的历史面相。当下的社会发展与50年代虽然呈现出“分”与“合”的重大不同,但在指导思想、基本制度及奋斗目标上又都是前承后继,一脉一体的。50年代社会风气的流变也因此对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体系的培育践行具有借鉴参考价值。高度重视并积极介入社会价值观建设,保持执政集团的先进性与强大功能,实现主导价值向主流价值的成功转化与有机统一,实行一体化综合治理建设措施等,可以说是其所提供的历史经验。其所提供的历史教训则主要有:避免过度泛政治化、政治力量不适当地过度介入引发负面效应和影响,应当立足实际并避免超越阶段、以国家社会互构的视角和模式使国家政治力量能更好地正确发挥作用,必须充分运用依法治国的制度性规范作用。革命、传统与现代的复杂互构作为50年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历史脉络和逻辑,也是观察社会风气流变的基本视角之一。50年代中国社会风气在革命作用下重构再生,也在其超越传统与现代的合理承受范围中发生新变。这既是三者复杂互动的重要表现,同时也在三者关系以及引申的传统与现代博弈、国家与社会互构的关系处理上,提供了如何实现平衡的丰富经验。本文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风气流变这一主题展开整体性历史考察,并对其特点、重生以至新变的原因及历史评价与现实借鉴先后展开深入研究和论述,全景纵深式建构了一个尚能逻辑自洽的考察阐述体系。希望以此能够继续推动对共和国早期社会变迁以及现代化纵深发展中相关重大问题的多重视角的研究。
其他文献
单实体电化学(SEE)描述了用于研究单个“事物”的电化学技术的最新趋势。所测量的“事物”可以是代表目标单元的任何实体(细胞,分子,反应)。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单实体电化学的发展迅速,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新理论和实验工具的发展的推动。在所有这些工具中,纳米电极和固态纳米孔是目前两个有前途的工具。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纳米电极和固体纳米孔在单实体电化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功能化的磁性核-壳
一般均衡理论是经济学研究资源有效配置问题的传统技术手段,也是构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理论依据。一方面,自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面世以来,新古典经济学和之后的新古典综合派开始逐渐成为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主流,这场从古典理论到新古典理论的经济思想变革,将经济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统一到了技术层面的分析,瓦尔拉斯—新古典一般均衡理论作为当中主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楷模,意义非凡且影响深远,但是这种注重
近年来,随着物理研究的推进,以金刚石氮-空位(Nitrogen vacancy,NV)色心为代表的精密测量技术发展迅速,由于其良好的稳定性、较长的电子自旋相干时间、可被激光操纵和易集成性,使得基于NV色心的传感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磁场、温度、电场和角速度等物理量的传感领域展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随着NV色心测量技术的应用,传感系统的高集成性、小型化和器件化成为了NV色心测量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农业生产关乎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民生稳定,一直以来都是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对于处在经济发展转型期,同时面临日趋复杂的内外形势的中国,农业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各种对于农业生产环节的主动介入式管理手段中,农业产量保险一直都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其对于降低农民产量风险,保障农民生产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于一般的个体风险行为,农民的生产行为具有极强的外部性,因此纯粹的市场手段不
当下,在中国为提升国家“软实力”而实施的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作为中国文化重要构成的中国文学,特别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国新时期文学,其英译被置于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在此背景下,中国新时期文学不管从英译投入还是体量上,都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但是,学界形成的普遍共识是英译中国新时期文学在英美世界的接受状况并不理想。在此情形下,我们理应找到一个能够全面反映中国新时期文学英译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TFP水平的提升来自于科技投入所带来的技术进步效应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中国在2020年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5986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占比为37.8%,研发投入占总GDP的比重上升至2.4%,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相比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TFP水平相对偏低,对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40%,这表明资源错配问题的严重性相对较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本文以埃及民族民主党及其执政历程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埃及民族民主党执政脉络的梳理、埃及民族民主党组织模式与执政特点的分析将埃及民族民主党兴衰沉浮的过程全方位展现出来,试图在此基础上寻找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以及阿拉伯世界政治发展的出路。文章由绪论、正文、结语与附录四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阐述了文章的选题缘由、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理论与方法、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点,并且对埃及民族民主党的发
洪涝灾害是对人类威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干扰了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安徽省皖江地区极端降水频发,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较高。对皖江地区洪涝灾害脆弱性展开研究,旨在降低洪涝灾害的风险,提升防灾、减灾和抗灾的能力。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洪涝灾害脆弱性研究进展、代表性模型以及研究方法,以脆弱性指标体系构建、汛期极端降水、皖江地区脆弱性时空变化、脆弱性预警、脆弱性调控等为研究内容。首先基于统计年鉴、国家气象资料、
审美教育之实作为伦理教化及文化承继的重要方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宗教的、伦理的话语的遮蔽下,其功能和价值长期以来处于被系统化贬低的境地。20世纪以来,在蔡元培等一批先进的智识分子的积极倡导下,作为科学领域和人文领域的美育之价值被重新发现和省思,其观念也经历了持续的论争和辩难。只有了解这一历史,才能更好理解美育观念自身,并将这种观念世界的变革转变为有效的现代美育理念的和实践的设计。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是城乡一体化和教育公平发展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本质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关键是破除义务教育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义务教育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互动,以此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确保义务教育兼顾公平与品质。它有两个核心任务:一是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实现义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