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滞涨使西方国家不仅从理论上论证了在政府诸多的经济目标中,货币政策首要、长期的目标是致力于长期的价格稳定,并且从制度建设上建立起保证长期价格稳定目标得以实现的货币政策策略——通货膨胀目标制。通货膨胀目标制具有内在稳定价格的机制,使货币政策的操作更具前瞻性和灵活性。在面临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资产价格暴涨暴跌中,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为货币政策管理当局提供了一个阻止和延缓金融危机效应的框架,实现金融稳定。鉴于我国当前货币政策调控出现的困境,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货膨胀目标制这一货币政策框架的内在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研究货币政策追求价格稳定目标的制度变革、通货膨胀目标制稳定价格和稳定金融的机制,分析我国货币政策调控范式的困境,并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波动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应该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偏重经济增长目标而忽视价格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取向,避免牺牲国内平衡追求外部平衡的做法,明确货币政策首要、长期的目标是价格稳定,建立起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除第一章导论之外,本文其它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章阐述货币政策追求价格稳定目标的理论依据;第三章讨论货币政策实现价格稳定目标的制度变革;第四章讨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和货币政策规则;第五章对通货膨胀制稳定价格的机制加以分析,并考察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宏观经济效应;第六章分析资产价格膨胀和通货膨胀目标制之间的关系,论证通货膨胀目标制是能够实现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的货币政策策略;第七章选取德国和瑞士:新西兰、加拿大和英国;智利、巴西、捷克作为样本考察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政策实践和国际经验;第八章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中国的探讨;最后是结论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的主要创新包括:1.在分析问题的视角上,本文重点从通货膨胀目标制稳定价格的机制、通货膨胀目标制和资产价格波动关系等方面对通货膨胀目标制加以研究。2.在分析的内容和结论上的创新,表现在:(1)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现实中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并非一种严格的政策规则而是一种“限制性相机抉择”,是一种关注产出、汇率目标的渐进调整的货币政策策略;通货膨胀目标制稳定价格的机制和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能够实现长期价格稳定。货币政策不可能直接实现产出、就业目标,但可以通过实现和维护长期的价格稳定,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促进产出增长和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2)本文分析了价格稳定和资产价格波动的关系。低价格水平下的资产价格膨胀不能归咎于中央银行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策略,而应归咎于金融不平衡、非理性投机和资产过度替代的结果。价格稳定是实现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必要前提条件,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可以在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下得以实现。(3)本文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了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银行贷款的过度增长、外汇储备的急剧增长在我国流动性增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推动资产价格的上涨,从而最终推动物价水平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