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教材化学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_t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全国人民紧紧围绕在党中央的周围,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争当时代发展的弄潮儿。要实现国家的飞速发展就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诞生势必离不开教育的支持。教育是国之重本,发展教育就是在培养人才。因此,多样化、现代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其中“微课”首当其冲。对于“微课”,可以理解为:“微课”是一个系列化的学习资源包,能够完整且独立地给学生呈现相关的知识,具有较高的趣味性,符合学生学习的各种需求,方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在现代社会,“微课”的使用已然十分普遍,学生会自动地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地去选择相应的微课资源进行学习,除此之外,微课资源也是广受教师青睐的一种教学资源,微课教学更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2019年,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进行了改革,然而,高中化学微课资源还没实现和教材的同步更新,这就使得新版教材化学微课的研究变得炙手可热。本研究紧紧抓住该研究契机开展相关工作,以新版教材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章节为例,阐述了新版教材化学微课设计与应用:(1)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梳理过程中,对“微课”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的定义,提出了适应于人教版新版教材化学预习型微课资源设计的一般原则,包括:贴近教材,符合课标;时间简短,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动画有趣,等等。希望能为一线教师进行化学微课制作提供参考借鉴的作用。(2)本研究利用调查研究法,旨在调查学生对于人教版新版教材化学微课的认识和微课资源制作的想法。为了完成调查目的,问卷围绕学生对于“微课”的认识、学生对于新版教材“化学微课”的想法、学生对于新版教材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章节微课的期待三个维度展开,通过对问卷的结果分析,为本研究的微课资源设计制作提供了方向,也证明了本研究开展的可行性。(3)本研究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设计了微教案、微脚本的模板,制作出动画风格多样的微课件,并采用录屏的方式进行微视频的制作。根据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章节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四部分内容,设计制作了每一部分内容的微课件、微脚本、微教案、微视频。(4)本研究利用实验法,将微课资源应用于学生的预习环节中,研究结果表明:进行微课干预的班级学生整体学习成绩明显高于不进行微课干预的班级学生的整体成绩,两个班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出现了从原本的能力不具备显著性差异到出现了显著性差异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断,本研究设计并制作的系列微课促进了学生“铁及其化合物”知识板块化学学科能力的发展,发展了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最后,本研究也反思了研究的不足,同时基于研究结论,对教育实践及后续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有所助益。
其他文献
Al-Zn-Mg(7xxx)系合金是高强铝合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系合金的成分、组织结构、热处理制度及性能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本文对一种新型高强铝合金叠层材料的两种组份7A52(752)和Al-7.0Zn-2.9Mg(762)分别进行峰时效(T6)、双级时效(T73)及回归再时效(RRA)三种时效制度热处理,并对耐蚀性能进行研究。针对铝合金在地面装甲、交通等领域中采用聚脲进行涂层防护的应用
油凝胶可通过添加较低质量分数的凝胶剂分子来实现液态油的固态化而增加其应用范围,也可作为脂溶物质的输送体系。蛋白与多酚和蛋白与多糖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有报道,而明胶-多酚-多糖三元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在制备油凝胶、提高油脂稳定性以及对脂溶性物质荷载等方面的研究需要深入探讨。本研究探讨明胶-多酚-多糖三元复合物的交联规律及制备条件,并以此复合物的油水界面性质及凝胶三维网络结构特点包埋液态中链甘油三酯,
电化学发光,简称ECL,是通过电化学反应生成激发态物种并释放光子的过程。热辅助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性质的材料2,4,5,6-四(9-咔唑基)-间苯二腈(4CzIPN)在有机溶剂中的ECL行为已经报道。与只通过单重态激子发射的传统有机荧光材料相比,有机TADF材料因其三重态激子能够高效上转换并发生辐射跃迁,在实现高效有
自2000年至今,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对信息的传输速度、存储和处理也提出越来越严格的要求。曾经,传统的微电子集成电路盛行一时,但由于其相对较低的传输效率,还有散热差等问题,至今其已经无法满足大容量、高速度的数据传输要求。伴随着光子学的崛起,以及人们对高速数据传输日益强烈的欲望,以光波为载波的光通信也就逐渐发展起来了。光通讯的发展如此突飞猛进,得益于以光子为载体的材料在带宽、传输速度、并行性、高
传统的化石能源大量消耗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对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了研究热点,然而由于清洁能源具有供能不连续且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储能设备的开发与利用是进一步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锂离子电池是当下使用最为广泛的二次电池,其需求量逐步攀升。然而,锂在地壳中储量却十分稀少,且70%分布于南美等地区。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与锂处于同一主族且相邻,两种元素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此外钠元素在地壳中
超级电容器具有快速充放电和长使用寿命等特点,满足当下人们对高性能储能设备的需求。其中电容器关键组分的电极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基于法拉第赝电容材料,表现出快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高比容量和长使用寿命的特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其较低的电导率和比表面积严重限制了材料性能的发挥,或者设计包覆导电聚合物形成核壳结构,有效地扩大材料电导率;另一种方法是合理设计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多孔
斡旋流体仪(Vortex fluidic device,VFD)作为一种新型处理仪器,近些年来,在医药、化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却鲜见报道。在食品研究领域中,微胶囊、凝胶输送载体以及用于食品包装的生物可降解膜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它们的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到传统设备进行材料处理,但传统食品加工设备如高压均质机,由于成本高、水电消耗大、维护费用高等因素,限制
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高效的电化学储能装置,在许多可再生能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属钴基化合物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已被广泛研究,但由于离子/电子扩散迟缓和电子导电性差导致低的电化学性能,限制了其在储能方向发展。因此,开发新型的金属钴基化合物电极材料,是实现超级电容器的高储能性能的关键。比其相对应的氧化物,钴基硫化物在导电性、氧化还原性能方面表现出优越的电化学特性。与硫化物相比,金属钴基硒化物具
离子选择性电极(Ion selective electrode,ISE)在分析化学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发展电化学传感器的主要推动力,它具有在不需要借助外部能量即可进行非破坏性测量各种样品溶液中离子活度的能力。由于ISE具有制作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响应灵敏、及时性高等特点,其作为离子检测手段在生物医学、环境和工业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与传统ISE相比,全固态ISE(all-solid-stat
电化学发光(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简称ECL)是电激活ECL活性物质,使其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生成自由基离子,自由基离子间通过电子转移反应形成激发态分子,再跃迁回基态时辐射出光的过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化学发光现已成为一门应用广泛的检测技术。纵观已经发展的ECL体系,最为经典的商业化探针为联吡啶钌金属配合物(Ru(bpy)32+)。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