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酸对山羊血液理化指标、真胃组织结构及M2、M3基因表达的影响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fficer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真胃变位是奶牛常发疾病,但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无定论。许多学者认为,产后给奶牛饲喂大量精饲料,会增加真胃变位发病风险,并认为精料在瘤胃中产生的大量VFA (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可抑制真胃蠕动,导致真胃弛缓,这是其发病的病理学基础。本试验以山羊为试验动物,通过瘤胃内灌注不同剂量丁酸溶液,检测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以及真胃组织M2和M3的mRNA表达水平,以探讨丁酸在真胃变位中的发病机制。本试验选取12只健康成年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试验组山羊每天向瘤胃内灌注丁酸0.5 g/kg、1.0g/kg、1.2g/kg,对照组灌注等量生理盐水。然后每天采集血液和瘤胃液,检测血常规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瘤胃pH和VFA浓度。连续灌注一周后采集真胃组织样品,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用qPCR检测M2和M3的表达量,结果如下:1.丁酸灌注后,瘤胃pH出现不同程度降低,且随着灌注剂量增大,降低幅度也增大,但未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降低不显著,中、高剂量组在第1、2、3、5、6和7d显著降低(P<0.05)。丁酸灌注后,瘤胃内丁酸浓度升高,其中低剂量组升高,差异不显著,中、高剂量组升高,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且有浓度依赖性。2.丁酸灌注后1-7d与灌注前相比,血常规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变化:丁酸连续灌注一周后,真胃黏膜上皮完整,腺体排列整齐。3.在真胃胃壁全层检测到M2和M3基因的表达,且M3的表达水平高于M2。与对照组相比,M2在低剂量组真胃粘膜层和全层中,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中、高剂量组表达量降低,差异不显著;在低剂量组粘膜层,M3表达量升高,但差异不显著,而在低剂量组全层中,表达量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M3在中、高剂量组粘膜层和全层表达量降低,其中,中剂量组全层、高剂量组全层和黏膜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丁酸灌注后未引起真胃黏膜的破坏和肝、肾损伤,也无全身炎症反应。但高浓度丁酸抑制了胆碱能受体的表达,可造成真胃对乙酰胆碱敏感性降低,继而导致蠕动能力减弱。
其他文献
由先天性畸形,创伤,炎症或癌症引起的尿道缺损,一直是泌尿外科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目前还没有修复长段管状尿道缺损的理想方法。在再生医学领域,经典的组织工程材料如小肠粘膜下
朗读,顾名思义就是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他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全国著名教师于永正老师说:“朗读的作用很大,理解课文的唯一手段就是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有趣、生动的课堂情境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相对于数学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