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中高素质的生力军,其就业问题有没有得到较好解决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与日益增长的高校招生数量相矛盾的是每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限需求,从而使得竞争愈发激烈,学生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状况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面临的严峻挑战。近年来,每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都在600余万人,大学生就业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对于以人才培养为首要任务的高校来说,如何有效的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是当务之急。同时,毕业生就业率已然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涉及到学校的声誉,对于高校而言,意义重大。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供需失衡、学生自身素养缺失、学校就业服务水平不高等,而通过多年从事高校就业工作的经验,笔者发现学校的就业服务水平已逐渐成为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经过多年不断地建设,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就业服务取得了很大成效,但随着就业形势的日渐严峻,当前的就业服务水平已然不符合学校就业工作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就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本文从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入手,通过对学生就业遇到的典型问题的分析,如缺乏职业规划,就业观念陈旧,就业心理不成熟以及信息量不足等。进而指出制约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是当前学校就业服务水平的严重滞后。表现为就业服务观念落后;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就业指导水平不高;信息采集、传递、发布不完善以及缺乏创业服务等。为解决目前制约学校就业水平提升的就业服务问题,本文认为学校应充分认识到改善就业服务的重要意义,明确统一规划、全员参与的指导思想,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全程化、系统化、协调一致的改革原则,以及树立就业指导的核心地位。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改善学院就业服务体系,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一些对策和建议:一是学院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改变忽视就业指导的观念,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二是积极搭建就业信息平台,扩充学生就业信息获取量;三是改变渠道单一的现状,多元化拓展就业渠道;四是改革教育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就业力;五是提升创业服务的内涵、完善就业派遣制度。要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学校就必须在进一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的同时,提高和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从而真正提升学校就业水平,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