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的诞生将人类生存空间极大地拓展至虚拟空间,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网络空间的依赖性与日俱增,网络空间安全正在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攻击黑客、网络跨国犯罪等活动猖獗,为网络空间治理带来许多挑战。习主席指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各国应当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2015年,习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强调: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当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简单来讲,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拓展,国家既可以独立自主地发展、管理本国网络空间事务,又可以防止本国网络受到外部入侵或攻击。网络空间作为全新的人造虚拟空间,既有人类智慧、观念、文化的建构体现,又包含国际政治博弈的现实需求。同时,多样化的网络行为体使网络权力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技术发展程度和资源占有量决定了不同国家在网络空间权力博弈中的地位。因此,强调权力社会建构属性的现实建构主义理论与网络空间问题分析具备高度的契合性。从国家主权本身来看,网络空间具备网络主权的理论、现实和法律依据,国家运用网络主权治理网络空间能够有效配置技术和资源。现实建构主义依据行为体的联系方式和权力作用方式将国际政治权力分为四种形式。从主权理论本身出发,主权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不可量化的主权意志、权威,也可以是可具体描述、可让渡、可划分的主权权力、权利。基于主权权力这一概念,本文提出网络主权权力可包四种权力形式,分别为强制性、制度性、结构性和生产性权力。其次,本文针对每一种权力形式进行概念和内涵的分析,并通过网络案例进行验证。对于中国来说,网络主权的主张和行使面临着网络安全威胁巨大、规范制度缺乏、发展状况失衡以及共有观念不足的挑战,本文提出加强网络技术研发,推进网络空间立法,深化网络空间合作和鼓励对话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