钯基催化剂的表面结构与组成调控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il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接液体燃料电池(Direct liquid fuel cells,DLFCs)使用有机小分子如甲酸、甲醇、乙醇等氧化作为阳极反应,能量密度高,燃料来源广泛、存储运输和配送方便,并且绿色环保,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是,甲酸、乙醇等分子的阳极氧化反应过程迟缓、催化剂容易被反应中间物种毒化的问题成为限制DLFCs发展的瓶颈。目前,DLFCs使用最为广泛、性能较好的催化剂仍然是以Pt基、Pd基为主的贵金属纳米催化剂。由于贵金属资源稀少、价格昂贵,如何提高贵金属基催化剂的活性和利用效率、降低贵金属的用量,一直是DLFCs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众多贵金属催化剂中,Pd基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甲酸和乙醇电氧化催化性能,但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本论文通过合理地设计Pd基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显著增强了 Pd基催化剂的性能。取得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结果:1、碳纸负载高指数晶面PdPt凹面立方体合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运用方波电位在碳纸一侧直接电化学沉积制备出具有凹面立方体结构的PdPt合金纳米粒子(PdPt-CNC/CP)。通过调节和优化方波电位的下限电位,不仅能够调控纳米粒子的成核密度,还能较好的控制凹面立方体的形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高指数晶面结构,例如(310)、(410)、(510)和(720)。通过XPS表征,PdPt-CNC/CP中Pd的3d电子结合能正移0.38eV,预示着该催化剂d带能级的变化。EDS和ICP-MS测试结果指出,PdPt-CNC/CP中的Pd和Pt的原子比为4:1。电化学循环伏安法表征显示PdPt-CNC/CP具有显著增强的电催化性能,其催化甲酸电氧化的峰电流密度达到8.72 mA cm-2和2.31 A mg(Pd+Pt)-1,分别是商业Pd黑催化剂的4.0倍和10.5倍;催化乙醇电氧化峰电流密度为38.60 mAcm-2和10.20Amg(Pd+Pt)-1,分别是商业Pd黑催化剂的6.9倍和11.4倍,商业Pt黑催化剂的7.6和12.8倍。在恒定氧化电位的条件下氧化1800 s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甲酸还是在乙醇溶液中PdPt-CNC/CP的稳定性均远高于商业催化剂。此外,在碱性乙醇氧化反应中,PdPt-CNC/CP对乙醇氧化生成C1产物途径的选择性获得有效改善。2、Ir掺杂四面体结构PdCo合金纳米催化剂的控制合成及其乙醇电氧化催化性能研究。运用水热合成法一步成功制备了 PdCo合金纳米催化剂,TEM等形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四面体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催化剂进行Ir掺杂,改进催化剂的元素组成。通过TEM、XRD、XPS和ICP-MS等表征证实,少量Ir的加入并不会改变催化剂四面体的形貌,而且Ir倾向于分布在催化剂表面。XPS测试结果表明,少量Ir的掺杂使Pd的3d电子结合能负移,并且使催化剂中Pd(0)的含量升高。催化性能表征结果表明,PdCo-TH/C和PdCoIr-TH/C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乙醇电氧化活性。其中,Pd9Co1-TH/C具有最大的氧化峰电流密度,为 23.00 mA cm-2 和 4.31 A mgPd-1,是 Pd-TH/C 的 5.9 和 3.7 倍,是 Pd/C的10.5和6.2倍。虽然少量Ir的加入使Pd9Co1-TH/C上乙醇的氧化峰电流略有下降,但在低电位区间却能保持更好的电氧化活性,并且具有较低的起始氧化电位。其中,Pd9Co1Ir0.1-TH/C的氧化活性最高,当电位为-0.35 V时,它的面积比活性和质量比活性为7.10 mA cm-2和1.70 A mgPd-1,分别是Pd9Co1-TH/C的1.4和1.8倍,Pd-TH/C的4.9和3.9倍,Pd/C的6.8和5倍。同时,Ir的加入使催化剂的稳定性显著提高。经过3600 s的恒电位氧化和CV循环扫描500周的稳定性测试,Pd9Co1Ir0.1-TH/C保持着最高的电催化活性和最低的电流衰减率。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in situ MS-FTIRS)和1H NMR核磁共振研究结果指出,Ir的加入有效地促进了乙醇中碳碳键的断裂。综合以上结果得到:(1)表面Co位点容易产生OHad物种促进Pd上的乙醇电氧化反应;(2)Ir位点能有效活化水且与OHad物种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这不仅有利于为催化剂表面提供反应所需的OHad物种,而且Ir位点的存在抑制了邻近Pd位点的氧化,结果使催化剂的电催化反应性得到提升;(3)Ir的掺杂使催化剂表面Pd的d带发生略微变化,可能使中间物种与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作用增强,从而影响电催化反应活性。本论文的研究有效的结合了合金化产生的电子结构效应、高指数晶面的晶面结构效应以及表面Ir位点掺杂,极大地提升了 Pd基催化剂对甲酸和乙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所发展的PdPt-CNC/CP催化剂在碳纸上快速、简易的制备方法及其高催化活性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利用横断面回顾性数据,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13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期间进行呼吸睡眠监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455名。所有患者进行了人口学资料收集以及糖尿病眼底检查。最终资料完整的330名患者纳入分析,其中217人确诊为OSAS,113人无OSAS
热塑性聚合物易于加工成型,可回收,但不耐溶剂和高温,且易被腐蚀和易老化,应用范围受阻。而热固性聚合物耐溶剂性能好,不易被腐蚀,耐高温,但是不易回收。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开发兼具二者优点的聚合物智能新材料,其在航天航空材料、智能传感器、药物传送、分子机器、人工肌肉和3D/4D打印材料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将动态共价键引入到交联聚合物体系中,使解决该问题成为了可能。动态共价键是一类
随着航空工业的迅猛发展,现阶段镍基高温合金的使用温度已接近其极限熔点而无法满足未来发展需求。开发和设计具有更高熔点、耐蠕变的新型γ’相强化Co基高温合金有望突破瓶颈,成为了当前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新型Co基高温合金的研究已经在微观计算和宏观实验中开展了许多工作,而基于热/动力学数据库和组织模拟的介观尺度相场法模拟研究尚还不足。因此,研究基于相场法模拟的Co基高温合金的相变机理和微观组织演化具有
过渡金属杂稠环化合物因其兼具过渡金属配合物与有机稠环的性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13年,本课题组首次报道了一类全新的过渡金属杂稠环化合物——金属杂戊搭炔,由此开创了以金属杂戊搭烯/炔为骨架的碳龙化学。碳龙配合物反应性丰富,且许多碳龙配合物具有独特的性质、性能,例如具有独特的芳香性、良好的光学性能等。碳龙配合物对芳香性概念的拓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在近红外光热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斯钙素(stanniocalcin,STC)是一种糖蛋白激素,最早在硬骨鱼中发现,起着调节钙/磷平衡的作用。近年来发现STC2在肝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STC2在多种癌组织中相对于邻近正常组织过表达,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肿瘤进展高度相关。STC2表达的调节可改变细胞增殖和上皮间质转化(EMT)。有研究发现血清STC2水平高的HCC患者的总生存率(OS)显著低于ST
背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出现镜下恶性特征或肉眼转移被认为是一种恶性行为。恶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the pancreas with malignant behaviors,SPTM)的临床现状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探索SPTM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中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并探讨其生存和预后。方法:通过搜索 Pu
逆变器是实现直流电能到交流电能转换的电力电子变换装置,在光伏并网、电机驱动、电动汽车以及能源存储等工业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合理、有效的控制策略是保证逆变器稳定、高效地进行电能转换的关键。模型预测控制作为一种非线性优化控制方法,以其建模直观、动态响应快、鲁棒性强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逆变器的控制领域。在实际应用中,系统参数不准确或少传感器等因素会使逆变器系统缺失部分信息,进而对控制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本
滨海湿地极易被外来生物入侵。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侵占我国东南沿海滩涂,形成了互花米草单优草本群落,显著抑制乡土红树植物幼苗的更新生长。与此同时,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在互花米草生境中呈现自然扩散趋势,正逐渐改变“红树林-互花米草生态交错带”植被分布格局。植物的种间竞争过程可同时发生在地上和地下两类不同的空间上。红树
[研究背景和目的]原发性肝癌是全球范围内的高发肿瘤,早期诊断缺乏有效的手段,确诊时大多处于中晚期,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虽然近20年来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断发展,使其治疗手段多样化,但肝移植与手术切除仍是条件允许下的治疗首选,尽管如此,术后患者仍难获得较好的长期生存,复发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准确的预后预测在患者术后个体化治疗中是至关重要的,但有关生物标志物对患者HCC复发影响的临床应用仍然很少
从数字经济和元宇宙发展角度,界定元宇宙经济的概念,提出元宇宙经济统一性、渗透性、融合性、协同性等技术-经济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元宇宙经济系统与产业体系的应用模式,认为元宇宙经济与现实世界经济通过循环、融合、促进、创新等机制实现互联互通。但是,元宇宙经济有可能从数字资产价值、贫富差距、国际经济等三方面引发风险并传导至现实世界,所以,需要从技术-制度双维度设计元宇宙经济的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