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用评级虚高问题成因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656334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债券融资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2005年到2016年,信用债发行只数从115只增长到7030只,增长了61倍;信用债发行额从0.2万亿元增长到8.5万亿元,增长了42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表》,2018年上半年,企业债券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比重为10%左右。伴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信用评级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其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性也不断提高。然而,评级行业存在评级虚高(定义见正文第1页最后一段)等问题,这对中国的金融稳定已经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将考察信用评级虚高问题成因及可能的约束机制,为今后的研究和信用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将从公司提高自身评级的内在激励、评级市场竞争和监管政策三个视角研究评级虚高成因,然后再考察评级行业可能的约束机制。具体而言,本文将研究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从信用评级影响公司债务融资角度,研究公司提高自身评级的内在激励。第二,研究评级市场竞争与监管政策是否会导致评级虚高。第三,一般来说,投资者付费评级质量相对较高,而发行人付费评级质量相对较低。在声誉机制作用下,投资者付费评级机构可能约束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的评级虚高行为。那么,这个观点在中国信用评级市场成立吗?
  围绕以上三个问题,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并对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贡献进行简要说明。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从信用评级的影响因素、信用评级的作用和信用评级质量的影响因素等角度展开,并进行评述。该部分的内容为后续经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梳理了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趋势。首先,本文将评级行业分成起步阶段、初步发展阶段、成长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其次,本文介绍了评级行业现状,如存在信用等级普遍偏高、评级虚高问题严重。最后,本文阐述了评级行业可能的发展趋势,如评级行业监管或将趋于统一与严格。
  第四章从公司提高自身评级的内在激励视角,即信用评级影响公司债务融资角度,研究信用评级虚高问题的成因。在信用评级对不同债务融资方式影响方面。本文研究发现,在OLS和2SLS方法回归结果中,信用评级对公司债券融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OLS方法回归结果中,信用评级对公司借款融资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在2SLS方法回归结果中,信用评级对公司借款融资无影响。这种不一致可能是由于不同债务融资方式之间具有替代性而导致。在进一步分析信用评级对债券融资的影响时,研究发现,高低等级评级(分别为AA及以上和AA-及以下)对债券融资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这可以从监管政策角度进行解释。在信用评级对不同债务融资成本影响方面。研究发现,信用评级有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但不影响借款融资成本。因此,在公司进行债券融资时,信用评级有助于降低总债务融资成本。综合以上分析,公司具有通过提高信用评级,以促进债券融资和降低总债务融资成本的激励。
  第五章从评级市场竞争视角,考察信用评级虚高问题的成因。基于鹏元资信进入企业债评级市场这一外生冲击事件,本文从新进入评级机构视角,以鹏元资信的市场份额衡量市场竞争,探讨了评级市场竞争对评级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已有评级机构为应对新进入评级机构带来的竞争压力,普遍放宽了评级标准,从而推高了整体市场的评级水平。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信用评级的准确度下降,其降低信用利差的作用也减弱,说明评级市场竞争的确会导致评级虚高,降低评级质量。另外,对单个评级机构而言,其应对市场竞争的方式取决于利益动机与声誉动机中的占优动机,因此不同的评级机构对市场竞争做出了异质性反应。本文研究还发现,在样本期内,投资者能够识别大多数评级机构的应对策略,但未能识别到高市场份额、高声誉机构维持评级标准的行为。
  第六章从监管政策视角,考察信用评级虚高问题的成因。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多项与信用评级水平挂钩的债券发行政策,简而言之,高评级企业的发债申请更容易通过。本文将监管政策作为外生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法(DID)考察监管政策与评级虚高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在监管部门发布相关政策后,为享受高评级带来的便利,发行人利用发行人付费模式,推高了信用评级水平,即与信用评级水平挂钩的监管政策会导致评级虚高。并且随着监管政策力度的加大,评级虚高程度不断加深。另外,本文研究还发现,市场竞争也会加剧监管政策导致的评级虚高问题。
  第七章从投资者付费模式视角,探讨信用评级虚高行为可能的约束机制。首先,本文对投资者付费评级(中债评级)与发行人付费评级之间的差异的时间趋势进行统计检验,发现两者的差异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小。这个事实表明,投资者付费评级很可能对发行人付费评级无影响。其次,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债评级对发行人付费评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债资信是否覆盖同一受评对象对发行人付费评级高低并无影响,说明目前投资者付费机构未能抑制发行人付费机构的评级虚高行为。最后,研究还发现,中债评级释放了发行人付费评级质量的信号:在中债评级与发行人付费评级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投资者会利用中债评级对债券定价进行调整;而在两类评级差异较小时,投资者并未利用中债评级对债券定价进行调整。
  第八章是全文的总结,对论文的研究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有研究考察了信用评级对债务融资的影响,但鲜有文献从公司层面对此进行研究。本文采用OLS与2SLS方法,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从公司层面系统地考察了信用评级对不同债务融资方式与融资成本的影响,丰富了现有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本文考察了信用评级对借款融资的影响,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信用评级能否为借款资金提供者提供增量信息。
  (2)现有文献在研究评级市场竞争对评级质量的影响时,大多基于已有评级机构之间的博弈展开,而本文从新进入评级机构视角,比较全面地考察了市场竞争对评级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视角具有创新性。另外,本文研究了单个评级机构面临市场竞争的异质性反应,并从利益动机和声誉动机角度探讨了造成异质性反应的经济机理,有助于理解两种机制在评级市场中的作用。特别的,鹏元资信很可能主要是通过“级别竞争”来获得市场份额,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还有助于理解“级别竞争”对评级质量的影响。
  (3)国外已有多篇文献实证研究了监管政策对评级质量的影响,然而尚无国内文献对此进行实证研究。本文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政策作为外生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法(DID),严谨地论证了监管政策与评级虚高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市场竞争环境下的政策影响。在经验研究过程中,本文论证了DID方法的适用性问题,使得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
  (4)声誉资本是评级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因而研究声誉机制对提高评级行业公信力的作用一直是重要的学术研究主题。金融危机爆发后,投资者付费评级机构对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的声誉约束作用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虽然国内现有文献研究认为中债评级可以提高发行人付费机构的评级质量,但这与市场对评级行业的认知存在差异。因而本文重新考察了中债资信对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的影响,并得出与现有文献不同的结论,有效弥补了现有文献的不足。
其他文献
《吕氏春秋》一书体制谨严、规模宏大,许维遹称赞其“总晚周诸子之精英,荟先秦百家之眇义”①,然自其被《汉书·艺文志》列入杂家之时,即已注定其难以成为显学的命运。类思维,是指建立在“类”观念基础之上的思维形态或思维方式,惜包括类思维在内的思维问题在古代中国强大的经史传统笼罩下,长期处于无人问津之地。本文以“《吕氏春秋》类思维”为论题,就是要通过对《吕氏春秋》类思维的类别划分、具体表现、主导形态等诸多问
学位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是佛教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从它成立之初,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在诸多禅学家的努力之下,形成了独特的成佛理论和修行实践方法,其思维方式影响了东方民族的生活、文化、艺术等多领域的发展。禅宗思维体现在禅宗宗教形式、历史文献、哲学思想等多方面,它是隐形之手拨动着禅宗的发展。  禅宗所开创的“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的顿悟方式不见于印度佛教,而只见于中国佛教,它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是外
学位
海德格尔的哲学、美学追问基于三个最基本的维度:存在、真理和语言。存在、真理语言分别为海德格尔不同时期的主题,早期是存在的追问,中期是真理的显现,晚期是语言家园。海德格尔是基于人在语言之说中诗意居住来探讨语言问题,并在存在与语言的关系中去道说语言。海德格尔围绕“诗性的语言”或者“语言的诗性”来展开对语言的思考。存在问题之所以被提起,以及如何去解答,这些都基于:一方面,向古希腊思想之源头的回溯;另一方
学位
在当今,价格促销作为一种有效的营销工具已经成为商家最常用的业务,与此同时,价格促销也成为最刺激消费者消费的手段。在这一背景下,关于价格促销对消费者的影响研究也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围绕价格促销对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重点针对品牌忠诚的概念、国内外价格促销对消费者品牌忠诚影响等问题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以往研究零散、缺乏系统性等不足,并为开展这一主题的
学位
基于海德格尔中期美学思想,论文对作品及其规定、艺术和艺术的本性进行研究,旨在指明一条由作品向艺术的通达之途。在简述了自古希腊至今的思想家们对作品和艺术的阐释的基础上,肯定了海德格尔对于作品和艺术的理解与论述的独特性与超越性。首先,从作品的现实性出发,展开对作品的追问。通过对纯物、器具、作品的区分,阐明作品何以成为能够敞开真理、敞开存在的特殊存在者。其次,论述了作品是如何通过建立一个世界,制造大地从
学位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结果,它集经济、文化、政治、休闲、娱乐等与一身。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城市公共艺术如雨后春笋,也给城市雕塑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契机。整合城市建筑功能和树立城市文化形象成为势在必行的事,由此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就尤为重要了。  本文首选通过公共性、空间性、时间延展性等方面对公共艺术界定,认为公共艺术为在不限制公众自由的公共环境下并且得到公众的认可、可以协调环境的、长期或永久存在的
学位
睡眠障碍已成为现代社会日益严重的社会及医学问题。近五年来,我们利用受体基因敲除小鼠, 结合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从基因到行为,研究下丘脑睡眠一觉醒调节的分子机制,以期为睡眠障碍的治疗提供新靶点。研究结果表明:脑内组胺的释放呈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觉醒时的释放量是睡眠时的4倍,组胺H1受体是控制睡眠向觉醒的时相转换,参与觉醒维持的重要受体:内源性睡眠促进物质-前列腺素D2,增
随着全球化与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入发展,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 GVC)升级问题已然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劳动力要素禀赋优势形成的国内分工体系融入全球分工网络,通过采取“干中学”与竞争性模仿策略,实现了经济起飞和快速工业化。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与技术复杂度也已经远超过同等收入国家,甚至接近于高收入国家的水平。然而,由于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比
学位
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和新旧动能的转化客观上要求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尽管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23.4%上升到2018年的52.2%,但根据国际发展经验,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依然非常缓慢。加快服务业发展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就业、拉动内需和增进居民福利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研究,剖析了我国服务业总体发展滞后,且存在地区服务业增长的异质性、阶段性和行业结构失衡
随机(偏)微分方程S(P)DE是一类其中含有一个或多个随机过程项的微分方程,因而会产生一个随机过程的解.一般地,S(P)DE所包含的随机项或随机系数可表示为布朗运动的导数,即随机白噪声的形式,但是其他类型的随机行为也是可能的,例如跳跃过程.当S(P)DE不存在封闭形式的解时,促使我们去研究其强解,温和解与弱解的性质,例如,局部存在性和唯一性,有限时间内的爆破问题等;当S(P)DE有封闭形式解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