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选用48头至少连续两个发情周期的成年母牦牛,运用组织学技术和电镜技术对卵巢的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1.探明了发情周期中各级卵泡的数量,卵泡大小及组织结构。经t检验,每对卵巢中原始卵泡平均总数和生长卵泡平均总数在四个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前期的囊状卵泡数与其他3个期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和发情后期均与发情间期差异显著(P<0.05)。闭锁生长卵泡数在四个时期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期的闭锁囊状卵泡数与其他3个期差异极显著(P<0.01),发情前期和发情间期均与发情后期差异显著(P<0.05)。 2.详细测量了各级卵泡的大小及其卵母细胞的大小,也测量了黄体细胞的大小。发情周期牦牛卵巢中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的平均大小分别为:30.8—46.4μm、53.6—144μm、152—208μm;其卵母细胞分别为:17.6—24.4μm、18.8—71.7μm、78.2—96.5μm;其卵母细胞核分别为:8.7—13.9μm、10.1—17.5μm、17.7—29.5μm。成熟黄体中颗粒黄体细胞的平均大小为36.6μm,细胞核为15.2μm;膜性黄体细胞及胞核的平均大小分别为:14.4μm和10.9μm。 3.研究发情周期各个阶段黄体的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对黄体退化过程中纤维的变化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依据所处发情时期不同,将黄体划分为4个期: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牦牛黄体主要由两种细 胞组成:颗粒性黄体细胞(G江〕和膜性黄体细胞(TLC),其中黄体的特 征性变化主要表现在hC和纤维分布。发情周期黄体中,黄体细胞胞质 中线粒体的比例持续升高,溶酶体逐渐增多:脂滴先减少,后增加,再 减少;滑面内质网也逐渐增加,后随退化发生膨胀。观察到了同心圆状 或同心轮状的粗面内质网膜系统,发情盛期高尔基复合体发达。黄体细 胞间主要是缝隙连接,偶见中间连接。黄体组织中存在窗孔型毛细血管。 4.对卵泡壁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发情周期生长卵泡和囊状卵泡 的颗粒细胞中含有的细胞器主要是内质网、线粒体、游离核糖体、高尔 基复合体、脂滴及广泛分布于胞质中的微丝。颗粒细胞间以缝隙连接为 主,间有桥粒和紧密连接,以及少见的“粘合连接”。卵泡膜中主要是成 纤维细胞和分泌细胞,丰富的内质网和膨胀的线粒体是这两种细胞的特 点;但不同的是,成纤维细胞中是发达的粗面内质网,而分泌细胞中滑 面内质网多。卵泡膜细胞之间以侨粒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