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且在农业生产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显,人们对小麦产量要求更高,因此通过发掘小麦种质资源中的优良基因来加速小麦育种进程是非常必要的。小麦三雌蕊突变体(TP)能够显著的增加其穗粒数,故在小麦育种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遗传分析表明小麦三雌蕊性状受显性核基因(Pis1)控制,但到目前为止该基因尚未被克隆。要克隆该基因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图位克隆的方法,而Pis1基因的精细定位是图位克隆实施的前提条件。因此,本研究利用STS标记、SSR标记和FSRAP标记,以TP与人工合成六倍体Syn-SAU-1杂交的236个F2代群体为作图群体对Pis1基因进行了精细定位。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为验证小麦三雌蕊性状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以TP为母本,Syn-SAU-1为父本,通过杂交获得F1代植株,观察后发现F1植株全为三雌蕊性状;再将全部F1代植株自交获得236株F2代单株,并统计其性状,其中三雌蕊性状为179株,57株为正常性状。经χ2检验得出,F2代单株的三雌蕊性状与正常性状之比符合孟德尔分离比(3:1),因此,三雌蕊性状是通过一对等位基因来控制的,而且三雌蕊性状是一种显性性状。2.本文选用了三种分子标记,即1个PPO-STS标记、29个SSR标记以及1936个FSRAP标记(44个上游因为与44个下游引物随机组合),分别对TP与人工合成六倍体Syn-SAU-1杂交的236个F2代群体材料进行连锁分析,开发出和基因Pis1连锁最为紧密的分子标记。结果表明,1个PPO-STS标记、5个SSR标记以及12个FSRAP标记与Pis1基因连锁。与Pis1基因连锁最紧密的并位于该基因两侧的两个分子标记分别是Me5-Em33和Me37-Em21,距离Pis1基因分别为0.7 c M和1.4cM。3.选取与基因Pis1连锁最紧密的两侧的两个分子标记扩增出的稳定的、特异性的片段(Me5-Em33和Me37-Em21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100200bp、200300bp之间)回收并克隆测序,测得两条特异性序列的长度分别为103bp和258bp,并将测序结果和小麦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https://urgi.versailles.inra.fr/blast/),结果表明两条序列与小麦2D染色体上的序列IWGSCchr2DLabk71contigslongerthan2009845289和IWGSCchr2DLabk71contigslongerthan2009741653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相似度分别为96.61%和91.84%),再次证实了Pis1基因位于2D染色体上。本研究不仅精细定位了Pis1基因,还为图位克隆该基因奠定了基础,同时丰富了小麦2D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为定位2D染色体上的其它基因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