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波导行波管注波互作用及新型器件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ze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折叠波导行波管凭借其高功率、宽带宽、结构强度高且易加工等特性,在通信、成像、电子对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围绕着折叠波导行波管的注波互作用模型以及折叠波导行波管在太赫兹与通讯领域的新器件、新技术这三个方面开展研究。主要的工作与创新点如下:1.折叠波导行波管的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研究。针对耦合阻抗在近截止区易导致互作用计算不精准的问题,使用特征阻抗替代耦合阻抗,并分析了折叠波导在模的特征阻抗;对折叠波导的损耗特性进行分析,在截止区使用品质因数替代衰减常数。与HFSS的对比中,模型计算的高频特性结果与HFSS基本相符,且计算速度有明显的优势。提出了用于折叠波导行波管的腔级联非线性互作用分析模型。该模型将整段慢波电路看作是一系列腔体级联而成,每个腔体中的电子注被看作激励源,互作用过程被视为对有源传输矩阵的求解。该模型突破了传统互作用分析的限制,可以分析折叠波导行波管频带内甚至是过截止区域的互作用过程。2.腔级联模型的程序实现与实验验证。基于上述理论分析,编写了互作用程序,并阐述了注波互作用的计算过程。为了验证模型的计算准确性,设计了一支E波段折叠波导行波管,并将其互作用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另外,还将腔级联模型的计算结果与一支Q波段折叠波导行波管的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两者的计算结果差距在10%以内;为了验证腔级联模型在折叠波导近截止区域的互作用计算,设计了一种特殊的三段式慢波线,并分别使用腔级联模型与CST进行注波互作用模拟,两者结果一致。腔级联模型对折叠波导行波管的精确设计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3.太赫兹倍频行波管的研究。为了克服太赫兹行波管驱动信号源成本高、功率水平低的限制,提出谐波放大的概念并设计了一种折叠波导倍频行波管。在输入E波段信号时,倍频行波管通过放大输入信号的四次谐波来获得太赫兹输出。使用腔级联模型与粒子模拟的方法对太赫兹倍频行波管的注波互作用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当输入信号的频率为85 GHz-87 GHz,输入功率为200 m W时,得到了大于100 m W的太赫兹功率输出,对应的频率范围是340 GHz-348 GHz,峰值功率为350 m W。模拟结果证实了放大高次谐波信号对于获取高功率太赫兹源来说是一种富有前景的新思路。4.双注级联增强倍频行波器件的研究。在倍频行波管的基础上,提出两种新型的太赫兹双注级联倍频行波器件,即级联增强倍频行波器件和预放大倍频行波器件,用以进一步提升太赫兹功率输出。使用腔级联模型和粒子模拟方法对两种器件进行注波互作用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两束电子注的电压和电流相同的情况下,输入信号的功率为200 m W,频率范围为85 GHz-87 GHz时,级联增强倍频行波器件的输出功率大于400 m W,峰值功率在346 GHz处为1100 m W。对于预放大倍频行波器件,输入信号频率范围为84.5 GHz-87.5 GHz,输入功率为200 m W时,输出信号的频率范围为338 GHz-350 GHz,功率大于600 m W。3 d B带宽可以扩展到16.5 GHz。5.折叠波导行波管的增益均衡特性研究。为改善折叠波导行波管的增益均衡特性,使其适应高速率通信对低误码率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增益均衡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色散增强段,在提升带内高频端增益的同时抑制低频段的高增益,从而实现器件的增益均衡。运用增益均衡方法通过腔级联互作用程序设计了一支Q波段三段式折叠波导行波管。在与常规的折叠波导行波管的对比中,三段式折叠波导行波管在带宽内的增益波动可以从4 d B降低至0.3 d B,3 d B带宽也扩展了45%。为提升器件增益均衡特性提供了有益的解决思路。
其他文献
由过渡金属离子和咪唑类配体配位形成的沸石咪唑框架(ZIF)膜是当前研究最广泛的金属有机框架(MOF)膜材料之一。其具备与沸石相同的拓扑结构,因而结合了沸石与MOF的双重优点,具备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大、结晶度好以及化学官能团丰富等众多优势。由于大多数的ZIF具有相对较小的孔道和窗口尺寸,因而在气体分离和吸附领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尽管ZIF膜的巨大潜力已经被广泛证明,目前仍有一些
目的:提取、分离、培养大量高纯度并且能够稳定传代的新西兰兔脂肪干细胞;建立新西兰兔单侧输尿管连接部位梗阻肾积水模型;脂肪干细胞对新西兰兔肾积水病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和相关机制探讨。方法:1.提取、分离、培养大量高纯度并且能够稳定传代的新西兰兔脂肪干细胞:选择3月兔龄的新西兰兔作为脂肪来源,动物麻醉后从其颈背部后方正中切口提取脂肪;采用含1%青链霉素双抗的PBS缓冲液进行反复冲洗、悬浮,并使用Ⅰ型胶原酶
光伏和光催化是当前太阳能转换的两种重要途径。而发展它们的关键在于其功能材料的研究。近几年,随着以杂化钙钛矿CH3NH3PbI3为代表的太阳能吸收材料的快速发展,钙钛矿应用于光伏和光催化领域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由于钙钛矿结构的灵活性和其化学组成成份的多样性,造成钙钛矿家族成员数异常庞大。从众多材料中快速准确的找出我们所需要的功能性材料是当前研究的主要难题之一。这里,我们通过高通量计算方法系统
以氢能作为绿色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依然面临诸多挑战。目前工业中广泛采用的重整制氢技术主要是以传统化石能源为原料,其可持续性、污染性的问题仍然没有被解决。电解水制氢技术由于原料为清洁的水,装置简单、条件温和、污染性低,且产生的氢气纯度高,因此被研究者认为是实际制氢的最佳选择。目前电解水制氢面临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低工作电压下实现大的工作电流,从而降低实际产氢的成本。围绕上述问题,本论文主要采用两种策
本论文采用乙二氨基和邻苯二氨基桥联四芳氧基为配体,合成了稀土金属-锌杂双金属配合物;以席夫碱为配体,合成了稀土金属烷基配合物。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 X-ray单晶衍射和元素分析的表征,对其中反磁性的配合物进行了 NMR的表征。研究了这些稀土金属-锌杂双金属配合物及稀土金属烷基配合物催化CO2和环氧化合物环加成以及共聚反应的催化性能。文中所使用的配体前体分别为:乙二氨基桥联四酚(N,N,N’,N’
第一部分Akt激活剂SC79抑制MPP+和鱼藤酮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及死亡目的:观察Akt激活剂SC79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和鱼藤酮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及死亡的作用。方法:培养SH-SY5Y(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及原代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CCK-8检测SC-79、MPP+或鱼藤酮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存活力的影响;LDH检测SC-79、MPP+或鱼藤酮对多巴
第一部分:HIF-1α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及其诱导卵巢癌紫杉醇耐药作用研究目的:探讨HIF-1α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在体外实验中进一步探讨在缺氧条件下HIF-1α诱导卵巢癌细胞株紫杉醇化疗耐药作用,为进一步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选取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病例及卵巢癌SKOV3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1、分别针对正常卵巢、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缺氧条件下的卵巢癌SKOV3细胞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检测
研究背景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常见恶性肿瘤。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是通过人工合成的升高白细胞活性的抗肿瘤药。干扰素刺激基因15(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15,ISG15)是一种干扰素(interferons,IFNs)诱导的泛素样蛋白,在病毒或细菌感染时高度诱导其表达。ISG
目的血中游离DNA定性定量分析已在肿瘤的预后判断、复发监控及个体化治疗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游离DNA中ctDNA拷贝数低,目前以PCR为基础的基因突变检测技术尚难以达到肿瘤早期诊断的目的。本研究拟改进突变敏感分子开关获得新一代技术,优化由高保真DNA聚合酶联合硫代磷酸酯修饰的引物构成的反应体系,以进一步提高突变敏感分子开关技术在游离DNA中检测基因突变的特异性,降低其检出假阳性率。研究
研究背景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癌症死亡的首位原因。肺癌主要病理类型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其中NSCLC为主要类型,占80%-85%,2/3的患者在就诊时即为晚期,失去根治性治疗的可能。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