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喉前淋巴结转移与相关临床因素分析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u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喉前淋巴结的检出及转移的相关临床因素,探讨喉前淋巴结转移在预测颈部淋巴结广泛转移的准确性以及在指导淋巴结清扫中的实际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期间404例于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初次行甲状腺外科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方式为至少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央区喉前清扫组织单独送病理检查。统计中央区喉前淋巴结、非喉前淋巴结及颈侧区淋巴结的转移率。分析性别、年龄、多灶、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包膜侵犯、BRAF V600E基因突变、中央区非喉前淋巴结转移、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因素与喉前淋巴结检出、转移的关系。结果:40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中央区喉前淋巴结检出率61.1%,平均检出个数为0.94个,转移率约为16.1%,在256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患者中喉前淋巴结转移率约为12.9%;中央区非喉前淋巴结转移率约为52.7%、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约为21.0%。甲状腺微小癌(肿瘤直径<1.0cm)中央区喉前淋巴结转移率约为8.2%。影响喉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直径>1.0cm(P=0.043)、包膜侵犯(P=0.002)、中央区非喉前淋巴结转移(P<0.001)、颈侧区淋巴结转移(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喉前淋巴结转移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数量(转移数大于5枚)有关,是喉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没有喉前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相比,喉前淋巴结转移预测颈部其它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是前者的1.8倍。结论: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肿瘤直径>1.0cm、包膜侵犯及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均是喉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而中央区非喉前淋巴结转移是喉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央区清扫应包括喉前淋巴结。2.喉前淋巴结与气管前及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建议将喉前淋巴结送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于存在喉前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必要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同时应该警惕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必要时可行颈侧区淋巴结冰冻病理检查。3.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喉前淋巴结转移的同时颈侧区淋巴结的转移可能性也随之增加,故对于术后病理检查有喉前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即使术前检查没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证据,但在术后随访期间也应密切关注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在术前全腹CT评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否基础上,通过对比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腹膜后淋巴结不同处理方式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围术期相关指标及生存结局,探讨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为晚期卵巢癌初始治疗手术方案中淋巴结的处理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
目的:通过分析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NLR、PLR、LMR、SII及D-二聚体的含量,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至2018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上皮性卵巢癌11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患病年龄,术前CA125水平、腹水情况、手术满意程度,术后病理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是否转移、对铂类是否敏感这些临床病理特征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统计患者初治时
目的:对乳腺、卵巢双原发癌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预后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探讨第二原发癌早期监测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经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东院区确诊的49例乳腺、卵巢双原发癌患者,对该类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按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发病时间顺序先后,分为乳腺癌首发双原发癌和卵巢癌首发双原发癌,将两组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并对乳腺癌首发
目的:甲状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占比达90%以上。目前国内外多以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为主要研究目标。但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病理科医生,对甲状腺癌中罕见病理亚型的认识仍处在不断探索阶段。由于临床病例较为罕见,专家对其生物学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尚未达成共识,易出现误诊及治疗不当等情况。其中
目的:结肠旁肿瘤沉积(Pericolonic tumor deposits,PTDs)于1935年首次被报道,已被证实与结直肠癌的生存及预后相关,但其与转移性淋巴结的概念常有混淆。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PTDs对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与结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2021年1月31日前发表于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国际文献
目的:研究目前已报道的可行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方法,如:活体蓝染料(VB)、纳米碳(NC)、99m Tc-纳米胶体淋巴造影配合术中使用手持式伽马探测器(LS)、99m Tc-纳米胶体淋巴造影配合术中使用手持式伽马探针和活体蓝染料(LS+VB)、99m Tc-纳米胶体淋巴造影配合术中使用手持式伽马探针和术前使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LS+SPECT)。比较其前哨
目的:评估超声在指导选择性颈侧区清扫中的准确性并分析选择性颈侧区清扫的临床意义,以及影响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本研究对2018年10月-2021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96名行颈侧淋巴结清扫(Ⅱ、Ⅲ、Ⅳ、ⅤB区)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证实原发灶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按颈侧区淋巴结超声征象是否符合我国《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中的标准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比化疗一线治疗驱动基因突变阴性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临床应用的疗效和药物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含铂化疗方案治疗驱动基因突变阴性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40例,对比同期应用含铂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采用通过医
第一部分口服阿帕替尼250毫克临床药物浓度检测目的:探讨临床口服阿帕替尼250mg的血浆药物浓度情况。方法:共36例包括:肺腺癌6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12例,贲门腺癌4例,其他14例。收集36例患者的血浆标本,上午7:40取空腹血作为血浆谷浓度(minimum concentration,Cmin),上午8:00口服阿帕替尼250mg,上午11:
目的:分析原发灶大小与转移行为和预后的关系及原发灶手术的应用价值,以期为初治Ⅳ期乳腺癌的精准治疗带来更多的思路。方法:利用SEER数据库对2010-2015年初治Ⅳ期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筛查。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原发灶大小与转移部位的关系;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原发灶大小及原发灶手术对预后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原发部位手术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1.原发灶大小与转移部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