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Meta分析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目前已报道的可行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方法,如:活体蓝染料(VB)、纳米碳(NC)、99m Tc-纳米胶体淋巴造影配合术中使用手持式伽马探测器(LS)、99m Tc-纳米胶体淋巴造影配合术中使用手持式伽马探针和活体蓝染料(LS+VB)、99m Tc-纳米胶体淋巴造影配合术中使用手持式伽马探针和术前使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LS+SPECT)。比较其前哨淋巴结检出率(S DR)、假阴性率(FNR)来评价各个方法的诊断效果。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工具,以“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及其相关自由词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发表的所有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后,利用Stata/SE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篇文献,共有1977例对象纳入此研究。Met a分析结果示:活体蓝染料(VB)检出率:90%,95%CI[0.87;0.94];假阴性率:16%,95%CI[0.10;0.22]。纳米碳(NC)检出率:93%,95%CI[0.79;1.00];假阴性率:12%,95%CI[0.02;0.29]。99m Tc-纳米胶体淋巴造影配合术中使用手持式伽马探测器(LS)检出率:99%,95%CI[0.79;1.00],假阴性率:17%,95%CI[0.02;0.40]。99m Tc-纳米胶体淋巴造影配合术中使用手持式伽马探针和活体蓝染料(LS+VB)检出率:99%,95%CI[0.96;1.00],假阴性率:8%,95%CI[0.03;0.15]。99m Tc-纳米胶体淋巴造影配合术中使用手持式伽马探针和术前使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LS-SPECT)检出率:91%,95%CI[0.85;0.96],假阴性率:10%,95%CI[0.05;0.18]。总检出率为:92%,95%CI[0.87;0.96],总假阴性率为:13%,95%CI[0.09;0.18]。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总体来说是安全可行的。在传统染料法中,新型淋巴结示踪剂纳米碳较活体蓝染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而基于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探测技术具有较高的SDR。联合使用核素和染料法可以获得较高的SDR且较低假阴性率。但目前仍需明确手术生物学上的SLN定义,以帮助外科医生决定究竟应该切除哪些淋巴结,以最大限度地确定真正的生物学上的SLN,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非SLN的多余切除。同时诊断技术也应更加完善以降低假阴性率,减少漏诊。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病理结果证实为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情况下核磁(MRI)、血清CA125及核磁联合血清CA125对其术前分期(包括对肌层侵犯、宫颈间质受侵、宫旁侵犯及淋巴结转移)准确率、特异性及灵敏性对比,以了解核磁及核磁联合血清CA125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10日于河北
目的:利用Meta分析研究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生存获益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谷歌学术、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自1980年1月至2021年1月所有关于肿瘤细胞减灭术并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上皮性
目的:探讨辅助T细胞1(Th1)和辅助T细胞2(Th2)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的表达与高危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不同级别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为不同级别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早期诊治及监测提供新的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科门诊的136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女性,24例HPV阴性且宫颈组织活检病理正常的女性。根据组织病理
目的:运用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技术对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高频突变基因及易感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卵巢癌治疗新靶点,进行卵巢癌临床精准治疗。方法:本研究卵巢癌组织标本均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共筛选了15例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在新鲜手术组织中提取DNA后,运用Agilent液相芯片捕获系统全外捕获,建库,库检合格后在Illumina His
目的:探讨肥胖(Obesity)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 noma,PTC)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了198例经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病理将患者分为甲状腺良性结节(Benign Thyroid Nodule,BTN)组(n=72)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n=126)。再根据淋巴结转移特征将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不伴淋巴结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在术前全腹CT评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否基础上,通过对比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腹膜后淋巴结不同处理方式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围术期相关指标及生存结局,探讨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为晚期卵巢癌初始治疗手术方案中淋巴结的处理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
目的:通过分析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NLR、PLR、LMR、SII及D-二聚体的含量,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至2018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上皮性卵巢癌11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患病年龄,术前CA125水平、腹水情况、手术满意程度,术后病理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是否转移、对铂类是否敏感这些临床病理特征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统计患者初治时
目的:对乳腺、卵巢双原发癌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预后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探讨第二原发癌早期监测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经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东院区确诊的49例乳腺、卵巢双原发癌患者,对该类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按乳腺癌或卵巢癌的发病时间顺序先后,分为乳腺癌首发双原发癌和卵巢癌首发双原发癌,将两组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并对乳腺癌首发
目的:甲状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占比达90%以上。目前国内外多以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为主要研究目标。但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病理科医生,对甲状腺癌中罕见病理亚型的认识仍处在不断探索阶段。由于临床病例较为罕见,专家对其生物学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尚未达成共识,易出现误诊及治疗不当等情况。其中
目的:结肠旁肿瘤沉积(Pericolonic tumor deposits,PTDs)于1935年首次被报道,已被证实与结直肠癌的生存及预后相关,但其与转移性淋巴结的概念常有混淆。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PTDs对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与结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2021年1月31日前发表于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国际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