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南部柳树峁剖面记录的15万年来气候变化与风沙活动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iy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成沙-黄土-古土壤序列作为古气候演变信息的载体在重建气候环境变迁和风沙活动历史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榆林地处沙漠-黄土过渡带,发育的古风成沙-黄土-古土壤序列厚度大、地层包括的第四纪时段较长,较好地记录了第四纪古气候演变和风沙活动信息。因此本文选择榆林南部柳树峁剖面风成沙-黄土-古土壤序列作为研究对象,在沉积序列中采集了 163个样本,在现代风成沙中采集了 8个样本,对这171个样本进行粒度、元素、磁化率、碳酸钙含量的测定和分析,并与其它典型区域对比,试图重建柳树峁剖面近15万年来气候变化及风沙活动历史。通过研究,获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柳树峁剖面15万年来沉积了 2层风成沙,6层黄土-风成沙混合层,3层黄土,3层古土壤。地层序列自下而上依次为:黄土层L2L1→黄土-风成沙混合层L2H1→古土壤层S1→黄土-风成沙混合层L1H5→风成沙层L1F2→黄土-风成沙混合层L1H4→风成沙层LiFi→黄土-风成沙混合层L1H3→古土壤层L1S1→黄土-风成沙混合层L1H2→黄土层L1L1→黄土-风成沙混合层L1H1→古土壤层S0→黄土层L0。(2)全剖面粒度组分中,砂含量占主要地位,粉砂含量次之,黏粒最少,平均含量依次为48.72%、45.14%、6.14%,砂含量较高揭示该地风沙活动较强。整个剖面中风成沙层、黄土-风成沙混合层的总厚度占全剖面的54.6%,指示沉积过程中,风沙活动持续时间较长。粒度数据显示不同沉积相间粒径大小整体表现为风成沙层>黄土-风成沙混合层>黄土层>古土壤层,表明风成沙层形成时气候相对冷干,冬季风较强,风沙活动较强;黄土-风成沙混合层形成时期气候干冷程度、冬季风、风沙活动强度较风成沙层低;黄土发育时期气候相对温和,冬季风、风沙强度较弱;古土壤发育时期气候相对温湿,冬季风、风沙活动最弱。对比现代风成沙与剖面中风成沙层粒度特征发现现代风沙活动较地质时期更强,但这是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3)常量元素氧化物、微量元素在不同沉积相间的含量差异揭示了沉积时期的冷暖波动。全剖面常量元素氧化物以SiO2和Al2O3为主,其次为CaO、Fe2O3、MgO、Na2O。A12O3、Fe2O3、CaO、MgO 在古土壤中富集,K2O、Na2O、SiO2 在风成沙中富集。微量元素中Cu、V、Rb、Zn、As、Mn、Ni和Ti在古土壤中富集,Ba、Sr在风成沙中富集。这指示风成沙层形成时气候相对冷干,黄土-风成沙混合层形成时期气候向干冷过渡,黄土层发育时期气候相对温和,古土壤发育时期气候相对温湿。化学蚀变指数(CIA)、Na2O/K2O、淋溶系数(ba)指示柳树峁剖面处于初等化学风化阶段,各阶段淋溶作用差异较小。化学蚀变指数(CIA)、Rb/Sr、SiO2/Al2O3值指示风成沙层堆积时期冬季风最强、夏季风最弱;黄土-风成沙混合层形成时期冬季风较强;黄土层发育时期夏季风逐渐减弱、冬季风逐渐增强;古土壤层发育时期夏季风最强、冬季风最弱。(4)磁化率曲线的峰谷变化同样揭示了沉积时期的冷暖波动。柳树峁剖面磁化率低值对应风成沙层,次低值对应黄土-风成沙混合层,次高值对应黄土层、高值对应古土壤层,表明风成沙层形成时气候相对冷干,夏季风最弱;黄土-风成沙混合层形成时期气候冷干程度较风成沙层低;黄土层发育时期气候相对温和,夏季风较弱;古土壤发育时期气候相对暖湿,夏季风最强。(5)CaCO3含量在不同区域环境中气候指示意义有差别。在气候干旱的榆林南部地区的风成沙-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中,CaCO3含量高指示成壤作用相对较强和相对温湿气候,含量低指示成壤作用相对较弱和相对干冷气候。黄土高原中南部CaCO3含量高指示成壤作用相对较弱和相对干冷气候,含量低指示成壤作用相对较强和相对温湿气候。(6)理化性质测定结果及地层序列揭示榆林南部15万年来气候经历了“相对温和偏干-相对干冷-相对温湿-相对干冷-相对温湿-相对温和偏干”的演变过程。各时期具体表现为:中更新世晚期,初期气候相对温和,后期气候相对干冷;晚更新世早期,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存在几次气候波动;晚更新世晚期,气候总体寒冷干燥,但存在干冷-温湿-温凉偏干的气候波动;全新世以来,初期气候相对温湿,全新世晚期气候朝干旱化方向发展,并逐渐接近现代气候状况。(7)结合前人提出的风成沙沉积代表沙地扩张的理论,将柳树峁剖面地层沉积序列与邻近地区对比,发现榆林南部15万年来经历了 2次明显的沙地扩张时期、6次较弱扩张时期、3次较弱退缩时期以及3次明显退缩时期。风成沙层沉积时期毛乌素沙地明显向东南扩张,风沙活动较强。黄土-风成沙混合层沉积时期毛乌素沙地略向东南扩张,风沙活动相对较弱。黄土发育时期,毛乌素沙地略向西北退缩,风沙活动微弱。古土壤发育时期,毛乌素沙地明显向西北退缩,风沙活动最弱。(8)马兰黄土中含有一层厚度较小、发育较弱的古土壤层,指示晚更新世晚期中存在一个短暂的气候相对温湿阶段和沙地萎缩时期。
其他文献
近百年来,化学工业的突飞猛进,给材料工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现在人类社会丰富的物质生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由于在众多环节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导致生产过程中附带了大量的有毒性且多样化的废弃物,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基础化工企业不应局限于传统供应链管理,还应该考虑将资源、环境等问题与供应链管理相融合,通过供应链各环节的监督与合作,结合绿色发展趋势,形成具有基础化工企业自身发展
学位
我国诸多大型城市都面临着人口、社会、生态等难题,给城市的和谐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把握好城市发展规律,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服务已是大势所趋。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推进城市治理精细化,首先要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上海市X区Y街道自2017年开始,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强化智能化管理,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打破条线壁垒,加强跨部门协作,进行了一系列的精细化治理改革,
学位
为了回应时代之需,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立法机关在《民法典》中设立了一种全新的用益物权——居住权。由于民法典开始实施不到四个月,司法实践中适用居住权的案例很少,缺乏实证研究的基础,而学界的相关研究大多聚焦于居住权的历史源流,我国是否应当设立居住权以及居住权的立法构建问题。本文则通过解释论对居住权的六个条款进行阐明,目的在于对居住权的一般条款进行价值补充,将一般条款具体化,帮助居住权在司法实践中正
学位
女律师队伍是律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女律师工作是律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法律职业共同体中,女性法律人顶起了更具魅力的半边天。随着各领域法律职业女性数量增加,女性法律人如何更好发展和突破,并在自我提升和社会公益责任上形成合力,已经成为日益受到关注的公共议题。本文开篇的绪论部分,阐明了选题背景和意义,回顾了国内外研究综述,从女性法律职业群体的性别特点和差异、女性法律职业群体的现状与问题、女性法律职业群体的
学位
量子密码学是一种新型密码体制,与依赖于计算复杂度的传统密码体制不同,它的理论基础是量子力学.由于量子密码学具有无条件安全性和检测外界干扰行为的能力,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与广阔前景,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量子密码协议中的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秘密共享以及量子密钥协商等内容,并探讨了量子密码协议的设计与相关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为保证量子密钥分发过程中所有用户身份的真实性,提出了可实现身份
学位
我国是受砷污染影响较严重的国家,据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中砷的点位超标率为2.7%。贵州省高砷煤矿区周围的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壤砷含量在5.25mg/kg~234.14 mg/kg之间。贵州山多地少,土地承载负荷较大,土地利用形势严峻,很多污染农田不得不继续用于农业生产。利用化学钝化剂来修复或调控砷污染农田土壤已被认为是一种有效且经济的措施。本文以某高砷煤矿周
学位
目的关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预后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的相关性尚无确切的结论,特别是在国内,大样本量且证据充足的研究仍较少。因此,本次研究探讨IS患者入院时TG水平与远期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对象与方法1、对象:将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作为研究场所,调查对象为2009年4月至2017年12月阶段内入院治疗且出院第一诊断为IS的患者共2207例,按
学位
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下,海量数据得以产生和存储,如何从这些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已经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谱聚类算法是数据挖掘领域的一种经典聚类算法,其在具有复杂结构的数据上有良好的表现。然而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数据不可避免地存在噪声、遮挡和信息冗余,这极大的影响了传统谱聚类的表现效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在传统谱聚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低秩表示与拉普拉斯图构造的鲁棒谱聚类算法。具体而言,本文的主要
学位
散射振幅在量子场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利用Feynman图计算散射振幅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在微扰理论中随着微扰展开级数越来越高,需要的计算量越来越大,所以直接计算非常困难,需要寻找数学结构来减少计算量.随着散射振幅在数学形式方面的发展,很多隐藏的对称性在某些数学形式下表现得很明显.如引力理论的振幅是双份Yang-Mills振幅等.本文利用超平面排列和flag之间的对偶形式重新表达了双伴随(bi-a
学位
我国自产的苜蓿产品尚不能满足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需求,不仅产量不足,而且草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病害为苜蓿生产的限制因素之一,可降低草产量和草品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苜蓿产业,因此,查明我国苜蓿病害种类,明确其发生规律,方可有效防控病害,减少损失。本论文以一种疑似世界苜蓿新病害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调查、室内病原鉴定,并评价了其对苜蓿草产量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该病害发病后在苜蓿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