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体细胞核移植和转基因等胚胎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怎么才能稳定获得高质量的成熟卵母细胞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而胚胎体外生产大多采用屠宰场废弃卵巢中获得的卵母细胞,运输距离一般较远,这就存在着卵巢的运输温度和时间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猪卵巢在不同保存条件下,对卵母细胞成熟质量以及发育能力的影响,筛选最适合的温度与最长时间,为后续其他物种提供参考;探寻褪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3183000403),课题主持人:刘国世教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217200416),课题主持人:刘国世教授(中国农业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体细胞核移植和转基因等胚胎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怎么才能稳定获得高质量的成熟卵母细胞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而胚胎体外生产大多采用屠宰场废弃卵巢中获得的卵母细胞,运输距离一般较远,这就存在着卵巢的运输温度和时间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猪卵巢在不同保存条件下,对卵母细胞成熟质量以及发育能力的影响,筛选最适合的温度与最长时间,为后续其他物种提供参考;探寻褪黑素最佳浓度为后续机制研究做铺垫,为改善胚胎体外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将猪卵巢分别储存在4℃、17℃、25℃、37℃的保温杯内,保存0 h、4 h、8 h、10 h后,收集卵母细胞后体外成熟44 h,采用孤雌激活的方式发育为胚胎,统计其第一极体排出率、卵裂率、囊胚率,比较在不同温度中储存不同时间,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筛选出最佳保存温度与最长保存时间。研究结果显示,卵巢37℃保存10 h,4℃保存4 h后卵母细胞均未达到MII期;与37℃和4℃相比,17℃、25℃保存卵巢后卵母细胞成熟质量均得到大幅度提升(P<0.01);卵巢在25℃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卵母细胞成熟率无显著差异(4 h:75.23±4.42,8 h:73.64±3.51,10 h:70.67±4.09,P>0.05),而17℃呈逐渐下降趋势(4 h:79.52±6.71,8 h:63.99±5.69,10 h:56.83±2.93),囊胚率均极显著高于17℃(P<0.01),8 h与4 h无显著差异(45.43±2.23,41.29±2.73)。综上所述,25℃保存8 h,是猪卵巢经保存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和胚胎发育潜力较适合的条件。通过筛选出较适合长距离运输猪卵巢的温度与时间后,在其体外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处理,探索褪黑素在猪卵巢经过保存后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以及后续发育的最佳浓度,揭示褪黑素对猪卵巢经长时间保存后内的卵母细胞的可能作用途径,寻找最佳IVM培养体系。结果证明,卵巢经过25℃保存8 h后,培养液中添加褪黑素,卵母细胞发育能力不受损伤,对照组与10-5mol/L,10-~7mol/L、10-9mol/L囊胚率分别为(43.78±1.40,50.91±1.89,70.41±3.39,47.87±1.97),10-7mol/L褪黑素对卵母细胞体外发育效果最佳,可以极显著提高卵母细胞囊胚形成率。采用荧光探针DCFH-DA和Mito-Tracker Red CMXRos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褪黑素能够减少卵母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改善线粒体异常分布;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表明,褪黑素显著上调了抗凋亡基因SIRT 6的表达,下调了促凋亡基因Caspase-3的表达,揭示褪黑素对卵母细胞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以及与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综上所述,25℃保存8 h和采集卵巢后立即进行试验无显著差异,是保存猪卵巢较适合的条件;经长时间保存后,培养液中添加10-7mol/L褪黑素,可以通过抑制卵母细胞内ROS的产生、改善线粒体的异常分布,上调抗凋亡基因SIRT 6的表达,下调促凋亡基因Caspase-3的表达,从而提高囊胚质量,显著增强猪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质量与发育潜能。
其他文献
<正> 一、论治“嘈杂”莫忘“消渴”嘈杂一症,大抵食已即饥,或虽食不饱,古人多按痰火论治,即《内经》所云:“胃热则消谷善饥”是也,然亦有因脾胃虚弱而致嘈杂者。消渴一症,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上消以善渴,中消以善饥,下消以小便如膏如油为鉴别。而嘈杂一症与中消之善饥有相似之处,如不详加分辨,则易致混淆,而贻误病机。嘈杂之善饥,多有泛酸嗳气,而巾消之善饥,多有口渴引饮,饮不解渴,多饮多尿为特点。余曾收治
小白杏(Prunus armeniaca L.cv.Xiaobai)是新疆特色水果之一,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感官品质,近年来成为新疆水果市场供不应求的佳品。但是,由于小白杏采后耐储差,质量降低快,极大影响了小白杏的市场价格和利润。目前,国内外的科研工作多集中在对小白杏采后单一贮藏的技术研究,而对采后使用结合保鲜贮藏的方法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因此,本课题以鲜食小白杏为原料,通过研究1-甲基环丙烯
地膜覆盖技术在“旱、寒”区域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农田残膜污染也成为影响区域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通过新疆地区(含兵团)140个样点地膜残留数据,问卷调查561份,土壤样品70份,研究了不同农田管理模式对农田残膜污染现状、地膜应用特征、地膜残留特点和地膜残留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地膜削减途径中选取地膜替代技术,在加工番茄上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比试验,验证其替代的可能性,以期在新
分析天山北坡中段草地土壤侵蚀时空分布、预测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土壤侵蚀变化趋势以及土壤侵蚀影响因素,为天山北坡中段地区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研究以天山北坡中段草地为靶区,采用野外采样、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反演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整合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CSLE)和生态系统过程模型(Biome-BGC model),
嗜盐放线菌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和代谢机制,成为结构新颖、活性迥异的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当前,病原微生物抗药性不断增强,现有的抗生素及药物的研发中很难筛选到结构新颖、活性强的先导化合物,而盐湖作为微生物来源的极端环境之一,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实验采集新疆达坂城盐湖淤泥,对盐湖放线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并结合拮抗活性实验筛选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菌株,分离活性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测定其结构并检测其抑菌和抗肿
牛肝菌是药食两用型真菌,具有较多的营养价值和生物活性,阿克苏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为牛肝菌的生长提供了便利,但过度采挖使得野生牛肝菌资源严重受损。目前关于该地区野生牛肝菌的报道较少,本文对野生牛肝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鉴定、多糖的营养评价提取及功能等方面,为野生牛肝菌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将野生牛肝菌鉴定为皱皮疣柄牛肝菌(Leccinum duriusc
本文以新疆畜牧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前期研究创制的FGF5基因删除细毛羊FGF5基因编辑绵羊新种质为研究对象,针对稀有品种和珍贵的品种羊的保种问题,开展了FGF5基因编辑绵羊精液携带目的基因的编辑类型与占比,在常规精液冷冻堡附近中添加不同浓度的BSA对FGF5基因编辑绵羊精液进行冷冻保存,并使用FGF5基因编辑绵羊冷冻精液和鲜精进行体外受精制备胚胎,检测胚胎的卵裂率和囊胚率,并对基因编辑胚胎进行分析
本研究以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和阿克陶县驴场的第3、4、5胎次新疆驴为研究对象,依据120头泌乳母驴20周的产奶记录总结泌乳规律,筛选最佳泌乳曲线拟合模型。并用20周校正产奶量回归方程来评价新疆驴的泌乳性能。将10个月采集到3840条泌乳数据整理分析建立泌乳量统计表,利用SAS 9.4软件对比Wood模型、逆多项式模型、六次多项式模型和立方模型四种模型分别拟合新疆驴8时、20时以及全泌乳期的泌乳曲线
本研究旨在估计巴什拜羊早期生长性状、断奶生长性状、周岁生长性状时的遗传参数,为在巴什拜羊这三个时期选育时提供参考。本试验研究如下:试验1:为了估计巴什拜羊初生性状的遗传参数(初生重、体高、体长、胸宽、胸深、胸围和管围)试验采用2021年上半年出生的300只巴什拜羊的初生体尺体重数据,并用DMU软件分析以性别、月份、产羔数为固定效应、个体加性遗传效应与母体效应为随机效应的多性状动物模型。结果表明:巴
<正> 孙文垣治一书办:年过五十,沈湎酒色,忽患下消之症,一日夜小便二十余度,清白而长味且甜,少倾凝结如脂,色有油光,治半年无效,膝以下软弱,载身不起,饮食减半,神色大瘁,脉之六部皆无力。经云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法当温补下焦,以熟地黄六两为君,鹿角胶、山萸肉各四两,桑螵蛸、鹿胶、人参、白茯苓、枸杞子、远志、菟丝,山药各三两为臣,益智仁一两为佐,大附子、桂心各七钱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