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易卜生主义”——以胡适与易卜生人文观的辨析为角度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0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文学革命的开路先锋和留美七载的新派人士,胡适对西方人文精神的接受成为研究五四新文学精神资源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本文选取胡适曾大力倡扬的“易卜生主义”为考察对象,从辨析胡适与易卜生人文观的角度,来揭示“易卜生主义”的真实面相,展示文化传统与时代语境对胡适人文观的制约,并由此见出胡适对西方人文精神的解读策略。 引言及文献综述梳理了胡适研究的状况,指出反思“易卜生主义”的必要性。 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个人主义的角度进行辨析。易卜生坚守自我,崇尚个人精神的绝对自由,胡适则强调个人对社会负责任;易卜生以个人的精神超越为终极追求,胡适以个我生命的社会延续为人生意义;易卜生的个人是自为生成、自我完善的,而胡适认为与社会对抗是取得个人生存的题中之义。 第二部分从现实主义的角度进行辨析。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注重人的心灵世界的表现与生存境遇的揭示,胡适则把关注的焦点置于社会层面,要求文学反映人生问题。《玩偶之家》本是部充满美感与诗意的作品,在胡适的解读中成为女子解放的经典。 第三部分论述了“易卜生主义”的影响。“易卜生主义”既造就了一个个性解放的开放时代,又造成了人们的精神迷失,后来导致自我的放逐。 结语把胡适置于五四启蒙的大背景下,分析了胡适误读易卜生并误构“易卜生主义”的双重原因,即时代的局限与文化的制约,并着重考察了导致中西精神隔阂的文化传统的因素,对中国现代文学提出期望。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风”将传统民族服饰以一种现代性的面目推回到人们面前,中国服饰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亮丽演出俨然成为了时尚界的热门话题。“中国风”意味着一种具有中国化风格、
汉语词汇自产生以来就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语言面貌,明清时期介于中古与近古的转变过度阶段,独特的历史时期赋予该时期语言独特的面貌,其词汇既有对中古
本文通篇从地域性文化特点出发,以萧红的中长篇小说为主要文本,在创作思想、女体写作、民俗意象三个方面较为系统的重新阐述了萧红小说的文化意蕴。第一部分分析萧红对鲁迅的国
破体是我国古代文章写作的重要现象。本文以韩愈古文为分析对象,立足文本,实证分析,旨在厘清韩愈破体的表现特征、实质、原因、内涵、意义和影响。并试图由点到面,管中窥豹,审视古
左翼早期作家蒋光慈在左翼革命作家群中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存在,原因在于他对于作为个体的浪漫主义作家和集体一员革命者的关系处理上。终其一生,都在在个体与集体之间艰难穿行。
中国的水文化源远流长。自远古先民始,由于人类近水而居,形成了对水的崇拜。水孕育万物和女子生殖功能的相似性,使人类将水与女子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水滨女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路翎是一个备受大家关注并有着非常多争议的作家。他在40年代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并被称为是革命文学中的“异类”。作为一个作家,路翎有着身为作家的自觉;
目的对用于评价西安城区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的西安食物频率问卷(FFQ)的重现性和准确性进行食物组的研究。方法在西安城区随机抽取出125名50~80岁当地居民,共完成6轮的食物摄入情
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经历了从“人的自觉”向“女性的自觉”的转变过程,80年代以后女性写作开始从整体的文学潮流中分离出来,王安忆的文学创作在这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对王
本文将用接受美学、解释学和文艺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具体结合电影、小说等文本分析。从体验和审美体验的概念开始,以审美体验具有不同层次作为切入点,指出煽情达到的效果——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