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篇从地域性文化特点出发,以萧红的中长篇小说为主要文本,在创作思想、女体写作、民俗意象三个方面较为系统的重新阐述了萧红小说的文化意蕴。第一部分分析萧红对鲁迅的国民性探索的继承和发展,突出对黑土地上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并通过个案分析,将马伯乐和有二伯同鲁迅笔下的阿Q做了南北比照。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萧红在女权意识的支配下,对旧中国女性的悲剧命运的描摹和思考,同时剖析了造成女性悲剧的社会文化因由,指出生存在黑土地上的男性的暴力和民间陋习是东北女性悲剧的根源,暴力和封建礼教是妇女身上的两座大山。进而通过对“婆婆现象”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的比较分析,完成了萧红的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第三部分讨论的是萧红作品中独特的地域文化民俗意象,详细的分析了寒冷的“冬天”对北方人野蛮、急燥、暴烈的性格形成的影响,并结合“跳大神”和“大泥坑”批判了东北人的惰性、因循守旧的陋习和无聊的看客心态以及形成这种陋习和心态的地域文化系统。用“后花园”建构了一个理想而人性的精神家园。本文在论证过程中,这三部分相互依存,互为佐证,饱满有序,形成了一个较为和谐、有机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