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水文化源远流长。自远古先民始,由于人类近水而居,形成了对水的崇拜。水孕育万物和女子生殖功能的相似性,使人类将水与女子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水滨女子”这一意象。在上古诗文中,对这一形象多有反映。如《山海经》中的曦和和常曦、《周礼》中掌岁的女巫、《诗经》情诗中的水滨女子、《楚辞》中的水滨女神等等。 为了阐释“水滨女子”这一意象的文化内涵,本文依据大量的上古文献和一些考古民俗方面的资料,从宗教、民俗、文化等视角来审视它,从它的文化渊源上,以及与其他意象关系的基础上来阐明它,以试图对“水滨女子”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水”与“女子”的关系。第二部分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水滨女子”的文化渊源。第三部分重点分析了上巳节、七夕节与“水滨女子”的关系。上巳节反映了先民对水和女神崇拜的结合,因牛女神话形成的七夕节则反映了上古的农业文明。第四部分析了女子选择花草作为饰物的社会根源,认为女子社会地位的降低决定了对饰物的选择和春秋战国时的家庭模式。第五部分讨论了文人“求女”情结的个性化及其这种个性化的成因,主要是文人的自身遭遇和所处的地域文化氛围造成了“求女”情结的个性化。 总之,本文提出了“水滨女子”的意象,并从多种视角对其进行了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