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深水桥梁的建设现状,地震发生时对桥梁建筑的危害以及国内外规范对计算规定的现状;动水压力研究的理论,包括Morison方程、辐射波浪理论和绕射波浪理论以及水与结构相互作用时的分析方法和影响动水压力的因素。其次对国内外规范计算动水压力的公式进行了梳理,介绍了木落沟大桥的工程概况,并针对该桥进行了动水压力计算模型的确立。最后考虑四本国内外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研究动水压力对桥墩地震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深水桥梁的建设现状,地震发生时对桥梁建筑的危害以及国内外规范对计算规定的现状;动水压力研究的理论,包括Morison方程、辐射波浪理论和绕射波浪理论以及水与结构相互作用时的分析方法和影响动水压力的因素。其次对国内外规范计算动水压力的公式进行了梳理,介绍了木落沟大桥的工程概况,并针对该桥进行了动水压力计算模型的确立。最后考虑四本国内外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研究动水压力对桥墩地震内力响应的影响,对各种不同截面形式、截面尺寸、墩高和水深等设计参数下的桥墩动水压力进行了计算,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墩顶采用了附加集中质量、均布荷载、集中力三种上部结构质量的转换方法,并通过将计算结果与全桥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以附加质量的方式考虑上部结构的质量最为合理。(2)按《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和《日本道桥示方书-抗震设计规范》得到的墩底内力影响系数遵循类似的规律,墩底剪力影响系数随水深的增加基本按线性规律增加,墩底弯矩影响系数随水深的增加基本按二次规律增加,而按2020版《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及《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得到的墩底内力影响系数规律不同于城市规范和日本规范的结果。(3)动水压力产生的墩底内力不可忽略,在水深较大时,由动水压力产生的墩底内力甚至超过单独由地震动产生的墩底内力,在对桥梁抗震设计必须加以考虑。(4)在考虑动水压力对桥墩地震动内力影响方面,《日本道桥示方书-抗震设计规范》最保守,2020版《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次之,《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最不保守。(5)大多数情况下,墩底内力影响系数随墩高的增大而增大,原因在于随着墩高的增加,桥墩的惯性质量增大而刚度减小,桥墩的自振周期增大,输入的地震动减小,从而减小了地震动产生的桥墩内力。(6)通过《城市桥梁抗震规范》和《日本道桥示方书-抗震设计规范》计算分析时,矩形实心桥墩和圆端形桥墩长宽比越大时桥墩受地震动水压力影响越明显;对于圆形实心墩,长细比越大时桥墩受地震动水压力影响越大;《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计算分析时,桥墩截面尺寸越大受地震动水压力的影响越明显;2020版《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计算分析时,矩形实心墩长宽比越小,圆形实心墩截面尺寸越大,受动水压力影响越大。(7)对于空心截面桥墩,应注意考虑内外尺寸的比例。矩形空心墩外截面尺寸越大,内截面尺寸越大,则附加质量越大,墩底内力越大;外截面一定,内截面越大,附加质量越大,墩底内力越大。对于圆形空心墩,外半径越大,壁越薄,附加质量越大,墩底内力越大。
其他文献
修建隧道时难免会穿越非均质岩层地区,由于非均质岩层情况复杂多变,隧道爆破开挖往往会出现许多状况如超挖、欠挖导致爆破质量不佳,本文以重庆市双碑隧道为工程背景,运用Midas GTS NX软件建模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不同结构面倾角及结构面两侧岩性差异条件下的爆破超欠挖问题,分别得出不同爆破参数下爆破超欠挖量随结构面倾角及结构面两侧岩体弹性模量之比的增减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基于隧道非均质岩
随着我国道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天然石料日益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道路工程建设的成本。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作为垃圾焚烧后的主要产物,其经预处理制成的炉渣集料具备一定的力学强度和胶凝活性,具有替代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石料的潜力;生活污泥经过烧结可以制备得到污泥骨料,同样具有替代天然石料的潜力。因此,为提高炉渣集料与污泥骨料在道路工程中的资源化利用价值,本文对炉渣集料、污泥人造骨料进行了
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乘坐舒适性好、建设耗时少、占地面积小、建造成本低、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在我国正在陆续得到推广和应用。现行试验运营的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存在轨道梁钢结构复杂、轮胎散热不好、转向架故障检修接近性差等问题。为解决现行悬挂式单轨存在的这些问题,本科研团队成员提出了一种基于“工”字型轨道梁的悬挂式单轨车辆转向架设计方案。本论文在分析本科研团队成员所提出的悬挂式单轨车辆设计方案的基础上,为
木材表面缺陷的检测对评定木材材质至关重要,进而决定了木材产品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若能精确又快速地检测出木材表面缺陷的种类和位置,然后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分割和去除,便能在确保木材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木材利用率。在此需求上将木材行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自动、高效和智能化机器应用于木材生产显得越发必要。本文以木材表面缺陷图像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技术,完成对木材表面缺陷的自动分类。本文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伴随着交通建设的迅速崛起。但我国西部多为山岭地区,由于山高谷深,地质运动频发,隧道建设常面临着高地应力与断层破碎带的问题,断层破碎带作为常见的地质构造有着稳定性差、离散性大的特点,再考虑高地应力的影响,极易造成围岩失稳和支护结构的破坏,严重威胁着隧道施工与运营的安全性。本文采用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高地应
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地质环境,从而引发地表沉降和塌陷等地质灾害,因此矿区沉降监测十分必要。传统的监测方法是针对点的沉降监测,如设置固定监测站点、周期性移动站点观测等,基于站点的监测缺乏对区域沉降的全面掌控,而且费时、费力且易受天气影响。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是一种新兴的地表形变监测技术,
当前,能源与环境问题引人注目,由此电动汽车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心脏”是其关键部位所在,在电动汽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电动汽车的各项性能。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寿命长等优点,在动力电池中使用较普遍,逐渐成为电动汽车较为理想的动力来源。温度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温和温度的不均匀性都能影响到电池的安全和性能,所以为了保障电池的性能和安全,使用电池
随着海绵城市、绿色公路建设理念不断推广,道路对功能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道路功能性的要求,本文基于聚氨酯粘结剂、石料与橡胶颗粒,通过材料组成设计和成型工艺研究得到一种超弹多孔聚氨酯混合料,相较于普通沥青混合料具有空隙率大、橡胶颗粒掺量高等特点。该混合料利用大孔隙结构可以有效的减少轮胎/路面之间的噪声,并具备良好的排水功能。此外由于混合料中大比例橡胶颗粒的加入,利用其超弹减震效应,进一步
电动汽车凭借无尾气排放、加速性能优越等特性,成为了地球摆脱能源与污染困境的可行方案。不过,动力电池的热安全问题一直是电动汽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以目前乘用车常用的磷酸铁锂圆柱电池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复合相变材料与微管道液冷组合式紧凑型电池散热结构,并以数值模拟为主、物理实验为辅的方式对该结构完成了性能预测。本文关键工作包括:(1)为了建立单体电池产热模型,通过分析锂电池产生化学反应时的工作机理
本次翻译实践报告文本选自法律语言学著作Lawyers’Language第四章,本章主要围绕德沃金思想及其提出的法学理论进行研究。该文本中多见圆周句、分隔结构以及名词化结构,因此将从研究文本的语法结构着手进行分析,总结相对应的翻译方法。在对圆周句进行分析时,针对焦点位置的不变,提出焦点保留法和非焦点拆分法的翻译策略。在分隔结构的案例分析中,对出现频率较多的主谓分隔结构、动宾分隔结构、定心分隔结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