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主要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银屑灵片治疗前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及尿液代谢状态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从而了解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及尿液代谢轮廓的基本特征,并从代谢的层面阐述银屑灵片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为银屑灵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提供有效证据。方法:纳入2014年2月-2015年9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且与课题标准要求相符合的银屑病患者予银屑灵片治疗。在治疗前后(第0周和第12周)分别对各项临床评价指标进行评估,并用促凝管以及尿管分别采集患者晨起空腹的血液5ml及中段尿10ml。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尿液代谢状态的变化,并寻找差异性、内源性代谢物,从而筛选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银屑灵片治疗后发生改变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8例,同时在广东省中医院体检中心纳入健康对照组共32例,其与治疗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采用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精确度的UPLC/Q-TOFMS技术对收集的血清及尿液标本进样检测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判别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及正交潜变量投影-判别分析等方法进行模式识别,建立数学模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及晨尿代谢组学治疗前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代谢轮廓较为清晰,区分明显: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及尿液代谢生物标志物提示,寻常型银屑病与脂类、维生素、氨基酸以及辅酶等相关;血清治疗前后的代谢途径主要以脂类代谢为主,考虑与银屑病可能导致的脂类代谢紊乱相关,其中多为甘油三酯与磷脂的代谢;而晨尿治疗前后的代谢生物标志物与治疗前与健康组趋于相似。根据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及晨尿的生物标志物,银屑病与健康组存在代谢差异,其代谢紊乱与脂类、氨基酸、维生素等相关;银屑病患者血清与晨尿的代谢差异物中Ceramide (dl8:1/9Z-18:1)与Ceramide (dl8:1/20:0)均属磷脂代谢中神经酰胺类物质,经治疗后均存在明显下降,体现出银屑灵的调节作用,考虑可能为银屑病发生发展以及银屑灵调控作用的关键,但需大量的重复实验加以证明。结论:寻常型银屑病的血清及尿液的代谢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经银屑灵治疗后,其代谢差异发生明显改变且治疗后的代谢数据趋于健康正常组;从代谢组学上说,银屑灵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具有研究价值,结合相关代谢生物标志物,可为进一步发掘银屑灵对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与靶点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