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娩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每个产妇不可避免要经历分娩过程带来的疼痛,分娩疼痛在临床疼痛中居高位,如何减少分娩痛是医学领域不断探索的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新产程标准下实施全产程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自然分娩的足月单胎枕位的700 例初产妇病例资料,根据有无分娩镇痛,将产妇分为分娩镇痛组(n=350)和对照组(n=350)。分娩镇痛组产妇在开放外周静脉后进行 L2-3或 L3-4硬膜外阻滞,朝头端置管后给予 1%利多卡因 5ml 试验量确定阻滞平面,确认无误后,分娩全程予以0.15%罗哌卡因和2ug/ml芬太尼复合液6-15ml/h,持续硬膜外泵注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未提供任何药物镇痛措施。记录最终分娩方式,分别比较2组中转剖宫产率(CDR)及剖宫产麻醉选择方式,产程时限,产后2h出血量,分娩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Apgar评分)等,分娩镇痛组进行椎管内麻醉后的组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行分娩镇痛后的镇痛效果。 结果: 2组产妇在年龄、体重、身高、孕周等一般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0.05);分娩镇痛组中转剖宫产率(CDR)显著下降(P<0.05),2组中转剖宫产后麻醉方式选择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分娩镇痛组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延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2h出血量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新生儿1minApgar评分分娩镇痛组高于对照组(P<0.05),行分娩镇痛后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分娩镇痛组人工破膜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钳使用及会阴切开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镇痛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在行分娩镇痛后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新产程下行全产程分娩镇痛虽然增加了第一、第二产程时间,但降低了中转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镇痛效果确切,母婴结局良好,值得在新产程中推广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