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充分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和调研相关领域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以淮南朱集井田各煤层中为研究对象,采用煤田地质学、地球化学、沉积学、数学地质等交叉理论,研究了淮南煤田朱集矿井前勘探阶段88钻孔中的614个煤样的水分、灰分及灰组成、挥发份、发热量、硫含量和硫形态、有机显微组分以及矿物组分在13个煤层(17-1、16-2、13-1、11-2、11-1、8、7、6、5-2、5-1、4-2、4-1、3)中的含量变化特征;利用先进的ICP-MS和ICP-OES等精密仪器,对补勘阶段的29钻孔10个煤层(11-2、11-1、8、7、6、5-2、5-1、4-2、4-1、3)520个煤样、15个岩浆岩样品、1个夹矸样和1个顶板样中47个元素的含量进行测试的基础上,全面研究了微量元素在井田中的含量分布规律及其应用。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果:1)一些煤质参数如水分、挥发份、灰分和热量沿地层方向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某些煤层异常值可能与该煤层特殊的地质条件有关;指相元素所推演的煤层古沉积环境与勘探钻孔中煤岩沉积相以及古生物化石证据是符合的,可作为解释不同煤层煤质参数差异的原因。2)朱集井田煤层中元素的含量都在中国(华北)、美国和世界煤元素含量的正常范围之内;某些有毒微量元素如As、Se、Sb、Pb和Cr等在特定煤层含量较高,超出了正常的含量范围,如不多加注意这些煤层在开采和利用的过程中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3)一些钻孔的3、4-1、4-2和8煤层附近岩浆活动的影响,岩浆与其接触的煤层间的微量元素发生交换,致使这些煤层中的微量元素出现分异;受侵蚀煤层与正常沉积煤层间微量元素的差异可以作为判断煤层岩浆侵蚀程度和范围的依据。4)微量元素B(Sb)、Bi和Be(Zn)在勘探钻孔10个煤层含量的变化分别可作为3、7-2和11-1煤层的特征元素;煤层对比在煤田勘探的过程有着重要意义,微量元素对比法可结合传统的煤岩层对比法为该井田以至淮南煤田的煤层对比研究提供更确切的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