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超声造影评估门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前后肝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g18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观察门脉高压患者的肝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超声造影评估门脉高压患者术后近期疗效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2年12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门脉高压症患者17例。  仪器选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具有超声造影功能。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造影剂灌注情况,绘制时间-强度曲线,记录肝动脉到达时间(HAAT)、门静脉到达时间(PVAT)及肝静脉到达时间(HVAT),计算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VTT)、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PV-HVTT)。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各CEUS参数分别为:HAAT(11.37±4.53)s;PVAT(16.18±5.97)s;HVAT(14.82±5.62)s;HAVTT(3.45±2.51)s;PV-HVTT(-1.36±3.89)。  2.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后各CEUS参数分别为:HAAT(11.00±3.05)s;PVAT(14.26±4.13)s;HVAT(16.21±3.73)s;HAVTT(5.20±2.62)s;PV-HVTT(1.95±3.13)。  3.HAVTT及PV-HVTT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HAAT、PVAT及HVAT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超声造影的相关参数可以较好的评估门脉高压症患者肝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2.超声造影为评估门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后近期疗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数形结合是一种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在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在函数问题中,“数”指函数的解析式,也是指用代数方法处理问题,而“形”指的是函数的图像,也是指用几何方法处理问题。数形结合揭示了代数与几何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函数的相关性质。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函数问题的能力,把握代数与几何的联系,用代数的方法思考几何问题,同时也用几何的方法解决代数问题,使得抽象问题形
目的: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临床多见且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其机制以揭示新的治疗靶点。脊髓背角(Spinal dorsal horn,SDH)是疼痛信号传导和局
学习胡克定律时,不少学生总是误认为弹簧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而实际上是弹簧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为纠正这种误解,在教学中应进行有效的课堂探究实验,分析数据,并画出F-l图像和F-x图像,进行对比,结论就会水落石出。
【摘要】《垃圾的处理》是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的第二课。我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垃圾填埋模拟实验,认识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引导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垃圾填埋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分析焚烧垃圾的利弊,引导学生继续探索科学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为下一课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关键词】创设情境; 模拟实验; 创意设计; 拓展探究  【中
【摘要】本文通过在一次《海燕》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因朗读的教学方法的使用而引发的思过索,阐述了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朗读的重要性,一,朗读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其学习兴趣;二、朗读是提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积累知识的有效途径;三、朗读可帮助字斟句酌,修改文章,对于检查语病,改正语音不通,拗口,逻辑不严密等问题;四、促进师生关系。目的是提醒自己和同仁们,平时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记”训练,注重还活动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