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53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缺失、重排等现象的发生与人体多种肿瘤密切相关。P53基因在DNA的损伤、修复,细胞生长、分化,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关于P53基因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的:本研究筛选P53突变型肺癌细胞系Calu-6,以野生型P53质粒pC53-SN3和空质粒pCMV-neo转染该细胞,观察外源性野生型P53对有P53基因突变的肺癌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研究P53调控细胞生长分化的作用。并以该质粒修饰诱导扩增的DC,激发特异性免疫反应,进行P53应用于免疫治疗的研究。方法:以PCR、免疫组化、SSCP方法筛选P53突变型细胞系,在脂质体介导下以转染野生型P53质粒pC53-SN3,并以空质粒pCMV-neo做对照。用G418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克隆,以生长曲线和集落形成实验观察所转染的野生型P53质粒对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同时由12例肿瘤病人外周富集血中单个核细胞在IL-4、GM-CSF联合培养下诱导DC细胞,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野生型P53质粒pC53-SN3,与未经纯化的T细胞联合培养诱导特异性CTL,并通过LDH释放实验观察其对肺癌细胞系Calu-6的杀伤效率。结果:经筛选发现Calu-6细胞系为P53第六外显子突变株,204处密码由谷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经野生型P53质粒pC53-SN3转染后,发现细胞生长明显减慢,而转染空质粒的Calu-6细胞与未转染的细胞生长无差异,同时发现pC53-SN3转染后集落形成抑制率达90.6%。说明野生型P53基因与细胞基因组整合后,补充了P53因突变而丧失的功能,对细胞周期进行负调控,使恶性肿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进一步研究发现经脂质体介导野生型p53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质粒pC53SN3转染DC后,成熟DC的表面标志CD83、CDla显著升高, 而CD86、CD40、HLA-DR等DC标志与转染前无明显改变。基因修饰后 DC可有效刺激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殖百分数基本在20-30%左右。 质粒转染后DC与未经纯化的T细胞联合培养后作为效应细胞,以Calu-6 作为靶细胞进行杀伤实验,结果表明,当效靶比为10:l,sl,2.5:l 时 PC53-SN3质粒转染 DC诱导特异性杀伤细胞(T-DC巾C53-SN3)与**-2 细胞非特异性杀伤的杀伤率有显著性差异。而pCMV-neo空质粒转染DC诱 导的杀伤细胞(T-DC卞CMV呗eo)的杀伤率与T-IL-2细胞非特异杀伤的 杀伤率无显著性差异。同时由细胞表面标记检测结果亦可见, T-DC个C53-SN3细胞的CDS、CD69、CD45RO/CDS显著升高,而CD3、 CD4、CD25、CD86、HLA-DR、CD16/CD56与T-DC-pCMV-neo十卜则 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表明野生型P53基因可对肿瘤细胞细胞周期进 行负调控,抑制细胞生长。野生型P53基因修饰的DC,可有效诱导特异 性CTL,激发特异性兔疫应答,Wt-P53基因作为一种肿瘤免疫治疗措施必 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