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人们作为国家的纳税人,用一只手义务地将税收交给国家,人民就有权利利用另一只手监督国家使用税费,这只监督之手就是国家审计。作为纳税人,他们不仅有权知道政府将钱用到哪里,而且还应该知道其使用效果如何。这就要求国家审计不仅要开展财务审计,而且要大力开展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发展至今,绩效审计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视和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该国或地区审计发展水平及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国家审计署2008年颁布的《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已经明确提出,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目前,我国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绩效审计尚未在我国真正开展起来。基于此,笔者选择政府绩效审计的保障机制为硕士论文研究方向,旨在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进行力所能及的研究和探索,积极推进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践的开展。正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一是介绍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二是分析目前影响我国绩效审计全面发展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审计体制的制约、法律制度的制约、审计人员的制约、审计实施中的制约等。三是分析国外绩效审计保障机制的成功经验从而得出启示。四是提出构建我国绩效审计的保障机制,首先是体制保障。分步骤的向立法型审计体制转换;其次是法律制度保障。完善法律健全制度,加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和开发,强化审计问责制,全面推进审计公告制度。最后是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人事政策保障。改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加强现有人员培训,改进人事政策。论文可能取得贡献有:1、通过对审计体制的利弊分析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分步骤的改革现有审计体制逐步向立法型审计模式转换,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审计的独立性。2、结合云南省实践经验,提出加强整合现有审计人员资源,加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在绩效审计中的有效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