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对中职生法律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ne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首次指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1)。肯定了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纠正了社会上认为职业教育层次低下的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体现终身教育理念”(2),明确了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主动学习的意识。2020年,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35年)》中提出“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3)。中职生是青少年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中法治教育的质量,培养中职生树立法制观念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就显得极为重要。然而,大部分中职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法治观念较为淡薄。因此,探究如何激发中职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动机,就成为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中职生作为“唯分数论”的升学环境下的“失败者”,应试教育和终结性评价为主的传统教学,显然已经不适合中职生学习的要求。形成性评价的优越性在于,它能够关注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和培养中职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探究形成性评价对中职生的学习法律的动机产生的影响,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建议。本文在第一部分介绍了问题的背景、有关于形成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学习动机的研究现状及形成性评价促进学习动机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二部分介绍了形成性评价和学习动机的概念及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形成性评价在中职学校法律课中应用的现实依据和方法;第四部分是设计调查问卷及信效度的检验、学生学习动机的前测、中职法律课的教学应用、中职生法律课学习动机的后测;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建议。本文经过实践研究认为,在中职法律课教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形成性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注重教师权威的发挥、提供有时效性的反馈和优化教学方法等建议。
其他文献
蒙阴民歌作为蒙阴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阴历史、文化、精神的象征,是蒙阴人民智慧的结晶。2018年蒙阴民歌入选蒙阴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非遗进入课堂,这为蒙阴民歌进入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经验基础。文章以蒙阴民歌进课堂为研究对象,以音乐教育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民族音乐学等学科,采用文献搜集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践研究法对蒙阴县第一实验小学地方民歌教学实践进行个案
在席卷全世界金融领域的并购浪潮中,银行行业也不断进行整合,并购活动频繁开展。并购作为一种资本运作过程,能够实现对商业银行资源的再分配,是商业银行实现战略性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全球经济进程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我国资本市场逐渐开放,国内银行行业的竞争范围逐渐面向全球化,在这种压力下,我国银行业希望借助并购打造综合化金融服务平台,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提升自身的行业地位。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了中国
20世纪初期刘天华先生对民族乐器进行改革,把民间乐器二胡带入专业院校并展开专业教学。这百余年来,二胡教学一直朝着更加科学规范、系统综合的方向发展。如今二胡教育所呈现出的繁荣景象,是历代二胡教育工作者不断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刘长福就是这其中之一。刘长福从事专业二胡教育教学五十多年以来,教学成果颇丰,培养了大批优秀后继力量,为二胡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刘长福通过多年的学习研究与教学实践总结出许
通过对成都华德福进行实地调研,笔者对其以传统文化创新教育模式的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华德福的教育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场景的创新。华德福教育的最大特色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融洽,以成都两个校址为例,其都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校内几乎见不到什么高新技术的教学设施,取而代之的是古朴、素雅、宁静、自然的教学环境。校园内随
期刊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任务、新实践和新挑战,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能力、素质、本领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基层党员干部必须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养、领导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有效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建设文明乡风等各方面的本领。这就要求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要自觉学习、持续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
学校是一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特殊社会组织形式。学校不同于一般社会组织,它既具教育性特征又具管理性特征。因此,学校治理既要遵循教育逻辑,又要遵循管理逻辑。然而,现实中的学校治理往往存在管理逻辑与教育逻辑相背离的现象。深入探讨学校治理中的逻辑规律,使学校治理中的管理逻辑与教育逻辑由背离走向契合,对于提高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以山东省Q市的五所中小学为调查对象
伴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球性的资源短缺和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人地关系变得日趋复杂。作为探索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视角和新工具,可持续生计方法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探讨人类生计可持续性已成为当前人地系统科学的研究热点。山区农户因受地方发展条件的制约,生计策略受到限制,生计可持续状况堪忧。为了更好的揭示山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以沿海发达省份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为
在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战的今天,我国绝对贫困人口已经清零,而以慈善事业为主的第三次分配已经成为进一步缩小我国人民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将注意力集中于捐赠决策领域。以往关于捐赠领域的研究多集中于捐赠行为的主体——捐赠者,而忽视了行为客体——受捐者的属性对捐赠决策的影响。然而,关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发现,行为客体的属性会干预决策过程,进而影响行为结果。因此,从捐赠者对受捐者的感知出发探索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国家技能人才的摇篮,在强化技能教学的同时不应忽视法律知识的教育,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2020年初,学校受疫情影响延期开学,并开始了线上教学活动。其中,直播教学的方法使用人数最多、覆盖范围最广、应用成效最显著。通过对多所中职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与现场访谈,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中职学校法律课程直播教学面临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提出优化对策,以期直播教学
爱国情感作为个体与祖国的连结纽带,在个体价值观的塑造和国家稳定持续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深入,爱国情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爱国情感的研究在定义、结构、特点和测量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研究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脑电实验法探讨爱国情感的积极心理作用及其神经机制。本研究包括三项研究。研究一使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模型建构和分析,探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