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国营企业借鉴中长铁路工作方法研究(1950-1956)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82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较好的工业基础,中央决定集全国的人力和物力优先对其进行建设,为全国出机器、出经验、出人才,使之成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作为社会主义经济重要支柱的国营企业,其兴旺发达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命脉和社会主义政权的稳定。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连年的战争破坏,东北解放后,各地国营企业面临着管理混乱、人才短缺、财政困难。在内部缺乏社会主义企业工作经验,和外部资本主义对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采取包围和封锁的双重压力下,东北国营企业只有向社会主义苏联学习,根据中共中央的要求和东北人民政府的号召,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苏联时代背景下,东北国营企业在借鉴、推广苏联企业经营管理方法的过程中,中苏合营的企业的工作方法,起了示范作用,中长铁路曾经是中苏合办的一个模范企业,苏联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在不同程度上被中长铁路复制和应用,并创造了许多新的先进的工作方法,值得东北国营企业借鉴:主要包括生产工作方法、管理工作方法、宣传工作方法、教育工作方法、以及工会工作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宏微观结合法以及学科交叉法,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立足于中长铁路工作方法,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国营企业的借鉴效果展开论述。  总的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各地国营企业通过借鉴中长铁路工作方法,对东北国营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如确立东北国营企业的基本工作方法、促进东北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当然,其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给东北国营企业发展带来一些消极影响。通过客观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国营企业在借鉴中长铁路工作方法上的得与失,可以为我们今天振兴和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有益启示。
其他文献
当前的道德教育遇到了许多新问题,突出表现在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这其中有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受教育主体对道德教育
以内容、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全新应用特色为突出特点的web2.0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及信息获取和学习方式,更对大学生的求知、思维和情
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狭义的文化定义出发,文化研究的重点是精神文化。本文从狭义的文化内涵入手,对绍兴特色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析了当前绍兴特色文化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在经济改革中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混合所有制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历史长河中,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
学位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培养和塑造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网络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多元文化的渗透,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巨大
我国要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伟大理想,就必须完成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是人的观念现代化,只有实现了传统观念向现代观念的转变,才能推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人们的思想文化逐步的与西方的思想文化相结合,本土文化与西方价值观的融合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多方面的变化,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