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接受中的情感因素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enlong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道德教育遇到了许多新问题,突出表现在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这其中有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受教育主体对道德教育接受程度的差异。道德接受是接受主体出于自身需要,而对道德文化信息的反映和择取、理解与解释、整合与内化以及外化践行的求善过程。与自然科学知识的接受不同,道德接受过程中接受主体对道德教育信息往往不是做出是与非的认知反应,而是做出欢迎与不欢迎、认同与不认同的情感反应。因此,情感因素是影响接受主体道德接受效果的重要因素,情感在道德接受过程中发挥着动力功能、感染功能、信号功能、协调功能等不容忽视的功能和作用。道德接受的主要组成部分:传导者、接受主体、接受客体、接受环境等都是情感生发的原点,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其中有积极的正向性情感因素,也有消极的负向性情感因素。正向性的情感对道德接受活动能起到促进作用,可以强化接受主体对道德文化信息的认同;负向性的情感对道德接受活动起到抑制作用,会弱化接受主体对道德文化信息的接受。情感因素贯穿于道德接受过程的始终,与道德接受过程相伴而生,形成三条动态发展的情感联结回路:情感交流回路、情感体验回路、情感反馈回路。情感对道德接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体现在情感与道德接受动力强弱变化之间的关系,接受主体的情感会加强或减弱其感知力、理解力和判断力;其次,情感影响道德接受主体对道德文化信息的选择,接受主体更倾向于择取符合自身情感需要的信息,回避或忽视与情感相悖的信息内容;然后,情感影响接受主体的认知协调,在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起着调节作用,同时传导者和接受主体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受情感因素的直接影响;最后,情感强化道德接受的接受效果,积极的情感体验使接受主体自觉认同道德文化信息,践行良好道德行为,使接受主体形成稳定的思想道德品质。情感因素是复杂多变的,为了保障情感在道德接受始终保持正向性影响效应,必须对情感进行适当调节。通过认知调节、情境选择、行为抑制、外部引导等方式,调节不适当的情感状态,预防不良情感的发生,维持情感因素在道德接受过程中的平衡发展,使情感功能得以全面发挥,进而提升主体道德接受的接受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从独立学院大学生和心理健康的概念界定、特征、分类等入手,深入论述了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成因,并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力法和应该注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发展,人们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要求也随之增加.现今,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仍普遍往往只着重于感官功能,忽视了最为重要的一点——景观与人产生互动的共鸣
近年来,随着学分制、弹性学习制度、自由选课制度的实施以及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推进,在大学里出现了成长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在生活和学习空间上
自20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制度登上历史舞台,世界格局便从早期的资本主义制度独霸天下分裂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在相互斗争、相互合作、相互竞争中长
马克思、恩格斯对城市发展问题早有研究,并论证了城乡差距的消失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在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
文章针对基于si4432和GPRS远程智能抄表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系统测试,以供参考。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to the design based on si4432 and
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幸福是人类的根本需要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愉悦状态。而人类需要的满足离不开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了,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以及相关
马克思站在人类实践的高度,将艺术视为一种具有政治性、经济性和审美性三重属性的特殊生产实践,创造性地提出“艺术生产”概念,并在宏观的历史语境下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现
实行村民自治是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的伟大尝试,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
禅学思想来自于佛教,从释迦牟尼讲佛教传入中国再衍生出禅宗,禅宗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佛心宗.枯山水是日本庭院的独特存在,观赏枯山水就可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