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培养和塑造决定着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网络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多元文化的渗透,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巨大冲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的价值观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软实力支持,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了使青少年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不断地寻找有意义的理论支撑和行动对策,这样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体现在知行的相互作用上,知行并存与互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行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宣传,最终也要落实到践行上。社会行动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就是人和事,行动者采取一定的行为来影响周围其他人。青少年应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周围的人,以此来使大家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由于青少年社会行动方面的不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无法得以顺利开展。因此,深入研究青少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就成为了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针对目前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知行脱节的这一现象,深入剖析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足的深层原因,包括意志力不坚、责任感弱化、价值内化不足、多元文化的冲击与影响。通过社会行动理论的切入,能够铺垫自我认同的行动基础、强化家庭教育的感性熏陶、突出学校教育的理性支持、激活公共传媒的引导发动。探讨社会行动视角下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条件,着力营造目的合理性的物质条件、价值合理性的精神条件、情感教育的心理条件、传统习俗的基础条件,从而为其行动的转化提供可能性。以完善法律制度,保障目的合理;加强理论教育,培育价值理性;强化心理调适,突出情感激励;凝聚传统共识,促进行为习练,来推动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