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崩岗侵蚀区土壤退化及分离速率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nxin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退化是指在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等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致使土壤质量、土地生产力以及土壤环境恶化的过程。花岗岩发育的崩岗具有突发性、自然性和剧烈性的特点,其危害严重且难以治理。崩岗带来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退化,土壤有机质含量等降低,总生产力下降,加剧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本文以赣南花岗岩崩岗侵蚀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不同发育阶段崩岗与未受侵蚀坡面的表土为试验材料,开展基本理化性质测定、原位水分入渗试验、饱和抗剪强度试验和土壤分离速率试验,通过土壤各性质参数与抗侵蚀能力的分布规律,综合分析了崩岗侵蚀区的土壤退化机制与土壤分离机制。
  (1)崩岗在发育过程中土壤基本性质间相互影响。崩岗系统土壤物理结构较差,孔隙大,颗粒组成以粉粒居多,黏粒含量较低,粗骨质化现象明显,土体养分含量低、酸性强、固结作用较弱,抗蚀性差,容易因降雨和径流冲刷导致土体失稳形成进一步的侵蚀,使得崩岗系统植物生长困难。
  (2)崩岗系统的土壤孔隙大,初始入渗阶段的水分运移快,耗时短。崩岗系统的土壤入渗速率受压力水头和崩岗发育的交互影响。不同发育阶段崩岗的饱和导水率从大到小顺序为:初期、稳定期和活跃期。入渗速率随负压的增大呈逐渐增大趋势,当负压逐渐减小时,表征土壤导水状况的孔隙尺寸随之逐渐减小。大孔隙的变异程度大于小孔隙,即孔隙度逐渐变小,其分布越来越均匀。
  (3)崩岗各部位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随崩岗的发育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随地势的降低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土壤黏聚力与根系密度和黏粒含量存在极显著地相关关系(P<0.01),内摩擦角与容重、总孔隙度、砾石含量存在极显著地相关关系(P<0.01),将土壤性质与抗剪强度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砾石含量、粉粒含量和黏粒含量与内摩擦角呈正幂函数关系,根系密度与粘聚力呈正线性关系。试验以根系密度和粒径配级来表征土壤饱和抗剪强度,建立了基于崩岗发育过程的抗剪强度预报模型。结果显示,预测模型的可信程度较好,精度较高。
  (4)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18个土壤指标分析表明,涵盖了全氮、全磷、pH、毛管孔隙、砂粒含量、土壤黏聚力和根系密度的土壤指标最小数据集能够解释所有测量指标所代表土壤性质的80.77%。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崩岗的土壤质量指数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随着崩岗的发育,土壤质量指数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且发育活跃期崩岗土壤质量指数最低,土壤退化明显。与非侵蚀坡面相比,发育初期、发育活跃期和发育稳定期的土壤质量指数分别下降了27.85%,37.78%和29.29%。除沟道外,随着地势的降低,崩岗不同空间部位的土壤质量指数大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沟道的土壤质量指数最低,土壤退化最严重,土壤物理性质比土壤养分更容易遭受侵蚀地影响。
  (5)不同发育阶段崩岗的土壤分离速率差异显著。土壤分离速率与容重、黏聚力、黏粒含量、有机质和根系密度呈显著地负相关关系(P<0.01或P<0.05),与总孔隙呈极显著地正相关关系(P<0.01),随着水流剪切力的增大,土壤分离速率逐渐增大。通过WEPP细沟侵蚀模型,土壤容重、有机质和根系密度与细沟可蚀性因子呈现良好的幂函数相关关系(NSE=0.97),临界剪切应力与土壤黏聚力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以容重、有机质、根系密度和土壤黏聚力来表征土壤分离速率,进一步回归分析,得出崩岗发育过程土壤分离速率的预报模型,结果显示模型能够准确简便的预测崩岗侵蚀中土壤的分离速率(NSE=0.98)。
其他文献
新疆是我国鲜食葡萄重要产区之一,其品种主要有“木纳格”、“红地球”、“无核白”等。由于鲜食葡萄中的糖分和水分含量较高,采后贮藏过程会引起落粒、腐败、果梗褐变、营养物质流失等问题。在商业贮藏中通常采用SO2保鲜剂对鲜食葡萄进行采后贮藏,但在贮藏过程中不仅存在SO2的漂白损伤,还可能导致SO2的残留量超标,从而影响人体健康。故本文拟研制一种SO2释放规律明确、使用方便的、SO2释放量适宜的壳聚糖型SO2缓释材料(Chitosan type SO2 sustained release material,CS-S
本文以油塔子为研究对象,研究制作油塔子面团的复配粉,采用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复配粉对油塔子的品质的影响,使用模糊数学评价结合响应面优化油塔子配方。同时,分析了不同冻结温度对微波-蒸汽熟化油塔子品质特性的影响,研制出快速熟化油塔子的方法,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试验结果:
  1.改善市售小麦粉(蛋白质10.30%)制作油塔子的面团特性,在市售小麦面粉(以下简称小麦粉)中添加不同比例高筋粉(蛋白质12.00%),测定复配粉的基本性质、糊化特性以及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显示,随着高筋粉添加量的增加,复
团队前期对影响新疆红枣质量安全的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排查,结果表明:镍对新疆红枣质量安全的影响较大。因此,开展新疆红枣中重金属镍的相关研究探讨,对提高新疆红枣质量安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围绕上述技术需求,本研究开展了红枣镍“危害”特征、外源输入途径、主要外源输入途径、主要外源输入途径重金属镍7种化学形态、主要外源途径镍7种形态输入量的研究评估,以期明确镍的主要外源输入途径,评估主要外源途径对红枣镍富集的影响,为评估区域红枣中重金属镍的科学合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1)重金属镍对新疆红枣果实质量安
多糖广泛存在于植物、微生物、动物以及水藻当中,已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天然植物多糖具备多种生理活性功能,包括调节人体免疫力、抗过敏、降低血糖以及抑制炎症等。与人工合成药物相对比而言,植物多糖不但可以起到更好的益生效果,而且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够用于替代合成药物。所以,在新植物原料里面提取出活性多糖,同时研究分析基本结构以及生物活性等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界的重点关注课题。籽瓜以收取瓜籽为主要目的,其瓜瓤和瓜皮被丢弃在农田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在加工的时候所产生的一些副产物也并未得到合理利用。可以说,
新疆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量少,拥有独特而优越的地理优势,近年来新疆葡萄酒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葡萄酒品质除了与酿造工艺相关外,葡萄原料的质量也是重中之重,而葡萄果实品质会因品种和产区等因素的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试验以新疆不同产区赤霞珠与美乐酿酒葡萄为试验对象,探讨各产区葡萄成熟过程中品质的动态变化、多酚相关酶活及成熟期葡萄果实香气物质,为新疆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构建科学完善的采收体系及葡萄果实风味调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
  1.对各产区葡萄成熟过程中理化指标进行测定,新疆哈密、昌吉、和硕
新疆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各具特色,适合种植酿酒葡萄的地方很多。近两年来,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葡萄酒逐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试验材料,采用SPME-GC/MS和HPLC-ESI-MS等方法对新疆四个不同产区(伊犁河谷、天山北麓、焉耆盆地和吐哈盆地)葡萄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非花色苷酚类物质和花色苷类物质、及其在瓶储期内的品质变化进行系统的研究,阐明了四个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品质特征和风味特征。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对四个产区赤霞珠葡萄酒中理化指标的检测可以看出,气候炎热干旱的吐哈盆
目前,葡萄酒产业已成为新疆新兴产业之一。但葡萄(Vitis vinifera L.)种植过程中易受病原微生物侵染,生产中常使用化学杀菌剂防控病害,给葡萄酒质量安全带来了隐患。为了提高葡萄酒安全性和降低农药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本文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研究了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1-L-methionine, SAM)对嘧菌酯(Azoxystrobin, AZX)、甲霜灵(Metalaxyl, Me)和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Methyl, TM)三种广谱杀菌剂的控制效果、促进杀
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是一种宝贵的药食同源植物,在保健食品、医药及天然饲料添加剂等领域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研究开发前景。近年来,菊苣还未被充分开发,我国新疆拥有开展菊苣种植及深加工得天独厚的优势,前景广阔。本实验以菊苣为实验材料,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研究了从菊苣根中提取纯化菊苣多糖(CP)的工艺条件,并分别研究菊苣多糖对正常及环磷酰胺(Cy)致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为菊苣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从而促进菊苣的深入开发及有效利用。主要内容如下:
  (1)采用紫外-可见分
木纳格葡萄(Vitis vinifera L. cv Munage)是最具新疆特色的葡萄品种之一。果实中的糖和有机酸是影响葡萄采后品质风味的重要成分。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2)是商业化葡萄贮藏中应用最广泛的保鲜剂,SO2能够有效抑制霉菌侵染,延长果实货架期。目前,SO2调控果实品质的研究基本停留在物质生理水平与酶学生化水平,效应产生的分子机制不明确。关于SO2调控葡萄采后糖酸代谢分子机制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以木纳格葡萄为研究试材,采用SO2保鲜纸处理,分析SO2对葡萄采后贮期果实糖和
红壤坡地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区重要的土地资源,但是夏秋季节经常发生干旱,严重阻碍了农林生产。季节性干旱期间红壤坡地因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作用而处于耗水状态,但是目前人们对红壤坡地的耗水规律和干旱成因并不十分清楚。研究无雨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不同无雨期下的坡地水分动态分布,以及无雨期土壤水分与前期降雨和植被的关系,可以更深入认识红壤的耗水特征及季节性干旱的成因。本文以典型红壤坡地为例,重点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在无雨期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和剖面分布差异以及植被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植被在红壤季节性干旱发生过程中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