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综合高中的发展及其课程结构设计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37562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中等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缺乏融合性、贯通性和灵活性,忽视了个体所具有的不同的个性、气质、期望和才能,采用同一种类型、同一课程、同一种模式--为升学做准备的教育方式,从而造成了“千校一面”、“万人挤过独木桥”的教育弊端,使学校发展失去了活力和特色。综合高中的发展有助于构建灵活多样的中等教育体制,加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综合高中发展历程的分析,认为课程结构是制约我国综合高中发展的最主要瓶颈。综合高中的发展,要以自身课程结构的建构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在归因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遵循“实际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思路,以课程统整理论为基础,通过国际比较和国内需求调查,对我国综合高中课程结构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论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综合高中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综合高中、课程结构等关键性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综合高中课程结构的组成要素和本研究的基本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等。  第二部分为第二章。主要通过历史研究,分析了我国20世纪2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综合高中发展的历史及其发展失败的原因,进一步阐述了综合高中的内涵和特点,探讨了当下我国发展综合高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三部分为第三、四、五章。主要通过现状调查,呈现了我国当前综合高中课程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了综合高中的发展要以课程结构的建构为突破口。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课程统整理论作为综合高中课程结构建构的基本理论依据,并通过对美国、日本、台湾综合高中课程结构的比较分析和对我国高中阶段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调查,进一步阐述了综合高中课程结构的价值取向和构建综合高中课程结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综合高中的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综合高中必修课程、分科性必修课程、学科选修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五部分组成,初步构建了我国综合高中课程结构的新体系,并分析了这一体系的合理性。  第四部分为第六章。主要探讨了综合高中课程结构实施的可行性及其综合高中课程实施的相关保障机制,从如何快速发展综合高中,确保综合高中课程的有效实施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6-1177,CN31-1498/TU地址:上海市延安东路110号6楼邮编:200002定价:16元人民币/期(双月刊),全年96元人民币电话:021-33130387,63217837传真:02
期刊
当今时代,社会的多元化与变革需要以大教育观来培养青少年,因此,家校协同教育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并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潮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的物质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得
中国重汽WD615国Ⅲ(EGR)系列柴油机具有结构紧凑,使用可靠,动力性、经济性技术指标优良,起动迅速,操作简单和维修方便等特点,达到国Ⅲ排放标准,是重型汽车的理想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的普及也早已跨越了传统的IT行业,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在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中,数据库建设通常占据核心地位,Oracle数据
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电阻焊机功率因数自适应和单管导通保护电路各点波形以及电路参数对波形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 Adopting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the power f
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记忆的衰退给老年人带来了很多主观和客观问题。近几年来,关于工作记忆干预的研究越来越多。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基于中央执行系统训练的工作记忆干预效果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大学生的职责,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受到了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依据社会
信息科技的急速发展产生了一些新的经济和社会形态,如“知识经济”和“网络社会”,它们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习惯。社会环境和经济形式的巨变带动了教育的变革,促
本文研究了教师对学生数学解题格式规范的问题,主要通过分析北京市某重点中学的数学课堂录像,得到教师对学生解题格式规范的基本数据,并且对教师提出的解题格式规范要求进行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时代与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肩负着培养“数字土著”一代的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时代发展,满足“数字土著”成长需求及促进信息技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