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论文的研究目的是评估澳大利亚加速器对高成长创新型初创公司的支持作用以及对地方、区域和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增值效应。研究范围包括他们对初创企业(新成立的企业,可扩展至创立早期和成长型企业)的社会关系扩展的影响,对所支持的初创企业的业绩提升作用,以及他们带来的积极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此文重点放在加速器,但广义上的为初创企业提供支持的其他组织也有考虑和覆盖,包括孵化器、协同工作空间、天使组织、导师辅导项目和培训服务。本论文由五大板块构成。第一个部分是引言,总结了澳大利亚的高成长型初创公司的生存现状和他们对支持性生态系统的需求。此部分综合分析了最新的行业报告,新闻稿和其他公开资源。总体而言,在澳大利亚约有1500家初创企业,它们可以从投资资金和其他资源支持中获益,以实现其增长潜力。第二部分介绍了加速器的背景文献及他们之间的区别。与目前新兴的文献相一致,指出加速器商业模式的五个明显特征:(一)种子资金;(二)批量投资;(三)在同一地点办公;(四)结构化程序项目;(五)导师辅导服务。这些功能相互依赖,而批量投资是最强的特性之一。种子资金条款标准化设计有助于所资助初创企业的可扩展性,提高了批量投资的运行效率;在同一地点办公和处于一个全职的结构化程序项目中,使得初创企业内部同行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同时定期引荐演讲嘉宾和海外导师也为社区带来规模经济。在研究加速器时,需要注意的是他们自身和许多其他支持性机构,也是初创公司。他们经常调整自己的业务模式,因而很难用严格的标准对他们进行分类。虽然文献对区分支持性机构提出了几十个指标,但实地调研结果证明极少数是对测量有实际意义的。第三部分揭示了澳大利亚支持性机构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加速器和协同工作空间。这些组织很多是最近三四年才出现,业务模式多有创新,也较灵活。第四部分讨论了实地调研和对17个支持性组织的分析。调研过程尽可能多地收集了加速器的相关数据,同时还访问了其他类型的支持性组织。对于每种类型的支持组织(以及他们的一些变体),描述了他们的商业模式并列出主要和次要的性能指标。调研范围扩大到其他支持性机构商业模式的变体,同时也指出他们在支持初创时的显著重叠部分。在短期内,他们的经营业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所支持的初创企业的生存、成长和后续融资所决定的。而他们的战略绩效指标却是长期的,包括投资退出倍数和他们在促进创业企业生态系统发展中所作的贡献。虽然经营业绩指标更直观,战略绩效指标却更重要,因为只有时间能告诉他们哪些支持形式更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第五部分主要根据文献、行业报告和实地调研情况进行了归纳分析,给出了政策建议,包括:(i)直接资助支持性组织和(i i)改进研发税收激励政策。直接资助加速器(和其他支持性组织)可以采取和加速器联合投资初创公司的形式或共同承担支持性组织的运营成本。在保证加速器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建议发展更多加速器,来促进初创企业的发展。这个数量的增长可以通过支持现有的具备一些经营业绩的加速器和发展新的加速器两种途径来实现。研发税改方案相对简单,方案要使得每期(季度)更多现金流流入初创公司,并尽可能扩大税收激励政策对初创企业商业活动的支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