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牙周炎患者主要表现之一是牙周支持组织的缺损,恢复牙周支持组织的缺损是目前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问题。随着再生医学这个概念的创立以及组织再生技术这些年的发展,获取种子细胞并在体外扩增结合支架材料置入组织缺损的部位,促进牙周缺损处新骨的形成,是解决牙周丧失问题新的发展方向。但干细胞体外培养中使用的动物血清成分复杂,在未来临床应用中可能引发异基因的免疫反应以及潜在的人畜共患病等风险。本研究采用人血小板裂解液(Human Platelet Lysate,HPL)来代替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对间充质细胞进行体外扩增。选用浓度为5%人血小板裂解液对人牙髓间充质细胞(human Dental Pulp Mesenchymal Cells,h DPSCs)进行体外培养为实验组;10%胎牛血清对人牙髓间充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之间体外增殖、成骨分化及体内骨缺损处促进成骨能力。为人血小板裂解液代替胎牛血清作为细胞培养液体外扩增h DPSC,为牙周组织工程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使用含5%HPL和10%FBS培养液对牙髓组织进行培养;使用增殖及毒性检测试剂盒(cell proliferation and toxicity test kit,cck-8)分别在1d、2d、3d、4d、5d、6d、7d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在体外成骨诱导培养14天后,使用茜素红及ALP染色检测细胞体外成骨能力;在体外成骨诱导4、7、14天使用ALP定量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的表达;在1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颅骨上造4个8 mm直径的圆形骨缺损,分为四组:A组为10%FBS的h DPSC接种于医用明胶海绵支架组,B组为5%HPL的h DPSCs接种于医用明胶海绵支架组,C组为医用明胶海绵支架组,D组为空白组。术后4周、8周取标本行Micro-CT三维重建,分析缺损区BV/TV的比值;组织学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颅骨缺损处成骨效果。所获得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ck-8结果显示5%HPL组在第3、4天增殖比10%FBS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含5%HPL培养液显著促进h PDSCs成骨分化中的钙结节的形成;ALP染色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5%HPL组ALP活性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Micro-CT显示在4、8周B组新骨形成较A组多,C、D均成骨效果不明显;软件分析骨缺损区BV/TV比值,得出B组形成新骨的区域大于A组形成新骨的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组织学观察发现在4、8周A、B组均有新骨形成,且B组形成的新骨较A组成熟,C、D组新骨区域不明显。结论5%HPL对比于10%FBS,5%HPL可以促进hDPSCs体外增殖及体内外成骨能力。HPL可以代替FBS对h DPSCs体外扩增,为牙髓间充质细胞安全运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