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药物代谢组学的清开灵注射液致敏反应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guo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开灵注射液是临床中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病毒性脑炎等疾病的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具有疗效好、作用强、起效快等特点,但是它在发挥解热作用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中报道的不良反应主要以过敏反应为主。目前,尽管对于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的研究已有报道,但其致敏诱因仍不明确,并且在临床用药前清开灵注射液致敏反应不能有效预测。本论文首先基于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方法,筛选了清开灵注射液致敏大鼠的方法以及抗体产生的时间点,为过敏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实验基础,其次从用药个体出发,筛选了能够真正发生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的大鼠,并采用能够发生过敏反应的大鼠建立过敏模型,然后基于UPLCQ-TOF/MS的动态、大标度的非靶标代谢组学分析策略,从清开灵注射液激发前以及激发后的3个时间点探究了过敏反应发生的动态代谢轮廓变化,并结合多变量分析方法寻找整个过敏反应发生过程中受扰动的内源性代谢物,通过对过敏反应发生过程中显著变化的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阐释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的整体作用机制。最后,应用药物代谢组学方法,从用药机体出发,以代谢表型差异是导致个体间过敏反应差异为切入点,对基线代谢表型(基线尿液代谢物)与过敏反应表型(过敏指标)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深入研究,结合偏最小二乘(PLS)分析方法筛选了对预测清开灵注射液致敏反应贡献度较大的基线尿液生物标志物,同时从生物学层面分析了基线生物标志物与清开灵注射致敏反应之间的联系。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抗血清制备方法研究及制备抗血清本章研究采用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通过测量生理盐水组、清开灵注射液组、氢氧化铝凝胶佐剂组、弗氏完全佐剂组、清开灵注射液+氢氧化铝凝胶佐剂组、清开灵注射液+弗氏完全佐剂组的大鼠背部蓝斑直径和皮肤蓝斑染料吸光度,探讨了清开灵注射液致敏大鼠的方法及特异性IgE抗体产生的时间点,为后续清开灵注射液致敏造模以及过敏反应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发现清开灵注射液+氢氧化铝凝胶佐剂组的大鼠背部蓝斑直径大于5 mm,呈阳性,并且皮肤蓝斑染料的吸光度值高于其他组。实验结果表明清开灵注射液+氢氧化铝凝胶佐剂为最有效的致敏大鼠的方法,并且在首次致敏后第25天大鼠体内产生的抗体量最多。因此本研究采用清开灵注射液+氢氧化铝凝胶佐剂致敏大鼠,并在首次致敏后第25天收集血液,制备抗血清。此外,通过测量皮肤内侧和外侧蓝斑的直径,本研究发现皮肤内侧蓝斑直径比外侧大2 mm。2.清开灵注射液致SD大鼠过敏反应模型研究本章研究从用药个体出发,基于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方法,通过大鼠背部外侧注射抗血清处所产生的蓝斑大小,筛选能够真正发生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的大鼠。研究结果发现,在65只SD大鼠中仅有28只能够发生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结果表明动物过敏模型的成功率不是100%。本章研究采用真正能够发生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的大鼠建立过敏反应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大鼠作对照,并对造模后大鼠血清中的组胺和β-己糖苷酶水平进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过敏组大鼠血清组胺和β-己糖苷酶均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过敏组大鼠均发生了过敏反应,而对照组没有发生。此外,过敏组中显著升高的组胺和β-己糖苷酶水平表明我们建立的过敏模型准确。3.清开灵注射液致敏反应作用机制血清代谢组学研究本章研究采用基于UPLCQ-TOF/MS的动态、大标度的非靶标代谢组学策略,从清开灵注射液激发前以及激发后的早期、中期和晚期3个时间点探究了过敏反应发生的动态代谢轮廓变化,并结合多变量分析方法寻找整个过敏反应发生过程中受扰动的内源性代谢物,探究清开灵注射液诱导大鼠过敏反应的整体作用机制。PCA分析发现大鼠血清代谢轮廓的变化与过敏反应的发生发展阶段有关,为了找出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各时间点变化的原因,本研究采用OPLS-DA模型对各时间点的过敏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了分析,选择VIP>2和P<0.05的代谢物。结果在清开灵注射液激发后10 min筛选并鉴定出58个潜在生物标记,包括极性部分的33个代谢物和非极性部分的25个代谢物;在清开灵注射液激发后30 min筛选并鉴定出59个潜在生物标记,包括极性部分的33个代谢物和非极性部分的26个代谢物;在清开灵注射液激发后120 min筛选并鉴定出41个生物标记,包括极性部分的28个代谢物和非极性部分的13个代谢物。在这些潜在生物标记物中,有24个代谢物在过敏反应的3个时间点中均涉及,包括花生四烯酸(AA)、5-羟基二十碳四烯酸(5-HETE)、12-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2-HETE)、15-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5-HETE)和一些磷脂酰胆碱(PC),并且与相应的各时间点的正常组相比,这24个生物标记物在过敏组中的变化趋势相同。通过对过敏反应3个时间点中显著变化的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发现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反应作用机制与AA代谢受扰动密切相关,此外还有磷脂酰胆碱代谢、鞘磷脂代谢、脂肪酸代谢和色氨酸代谢的参与。4.基于药物代谢组学的清开灵注射液致敏反应研究本研究首先采用UPLC Q-TOF/MS技术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了大鼠基线尿液样品的代谢物信息,然后从用药机体出发对基线代谢表型(基线尿液代谢物)与过敏反应表型(过敏标记物)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深入研究。通过二级PLS分析筛选基线尿液代谢物,以达到基线尿液代谢物预测个体发生过敏反应这一研究目的。本研究应用正、负离子模式下的4326和4578个基线尿液色谱峰离子(X变量,预测变量)分别与过敏标记物组胺、β-己糖苷酶及AA(Y变量,反应变量)建立一级PLS分析,通过该分析,筛选对预测过敏标记物(Y变量)贡献度较大的基线尿液代谢物(X变量),筛选标准为VIP>2。实验结果为,组胺与基线尿液在正、负离子模式共筛选出179和188个基线尿液色谱峰离子;β-己糖苷酶与基线尿液在正、负离子模式共筛选出156和138个基线尿液色谱峰离子;AA与基线尿液在正、负离子模式共筛选出181和192个基线尿液色谱峰离子。随后,基于一级PLS分析筛选出来的基线尿液代谢物(X变量,预测变量)和过敏标记物(Y变量,反应变量)分别构建二级PLS分析,筛选标准为VIP>1。二级PLS分析结果为,组胺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筛选出23和18个基线尿液代谢物,β-己糖苷酶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筛选出18和4个基线尿液代谢物,AA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筛选出26和17个基线尿液代谢物。为进一步筛选用于评价清开灵注射液致敏反应的代谢物,本研究从生物学方面对二级PLS分析筛选出的基线代谢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methylhistidine和phosphorylcholine为过敏相关生物标记物,可初步预测清开灵注射液致敏反应的发生。
其他文献
在对外汉语初级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学习者对语音材料的听力理解是背景知识与语言知识产生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图式则是存在于人记忆中的认知结构或知识结构,是个人对事物、人或环境的知识的认知结构,可以帮助人们简化现实、处理新的信息。所以图式理论对对外汉语初级听力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图式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和策略图式等。信息处理模式分为自上而下模式、自下而上模式和相互作用模式等。通过教育实验法、有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尤其是情绪健康对其健康成长和社会适应都有着重要影响。但青少年时期却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风暴”期,同时也是容易出现情绪健康问题的敏感期。在各种情绪问题中,孤独感尤其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孤独感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睡眠质量等生理健康方面,而且还可能提高青少年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从长远来看,孤独感也不利于青少年积极的社会适应和良好的学业表现。本研究依恋(亲子依恋、同伴依恋)出发,并
泰勒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科层管理模式,随着当今教育教学发展,暴露出诸多弊端,因此为改变学校发展缺乏活力,应课程管理政策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和现代管理理论的进步的要求,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概念由此而生。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法和访谈法,以广西壮汉双语学校的21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针对本研究定义的课程理解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执行能力和课程评价能力以及课程反思能力五维度进行调查,发现壮汉双语学校教师存在课程
近些年以来,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等各部门的关注与扶持,导致职业教育发展十分迅速。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内企业规模壮大,新兴产业技术行业接连不断的崛起,不仅是国家希望发展职业教育,各行业对人才也不断提出了自己在发展过程中新的要求。职业教育一直是我国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社会劳动力市场输送了大批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本文以2019年1月制定的《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重点内容——“学历证
目的:本研究以高血压肾损害时肾脏局部RAS亢进及肾间质纤维化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具有相关性作为切入点,通过观察降压通络方对AngⅡ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凋亡的影响,探讨降压通络方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肾功能保护机制,用于指导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防治。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18只、缬沙坦组12只、降压通络方组12只,连续灌胃给药7天后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含药血清。体外培
学习投入指学生开始和执行学习活动时卷入的强度和情感的质量。近年来,学习投入作为国外的研究热点,也逐渐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投入正向预测其学业成绩。义务阶段的教育通常是研究者比较关注的领域,而初中在中小学阶段中扮演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提高该阶段学生的学习投入尤为重要。家庭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家校合作的兴起,父母成为子女学业得以成功的一重大资源,但如何为子女
近几年来,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和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面都出台了很多文件,都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进行职业信息化课程建设,以此培养具有企业行业需求的高技能综合应用型人才,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出行间接促进了酒店的发展,这就需要更多高技能服务与高素质水平的人才。基于此背景下,影像化课程任务的开发与应用在中职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选题放在客房与服务管理的课程范围内,基于校企合
学位
作为培养我国知识与技能型人才一线阵营的中职学校,应加强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人才培养效值的最大化。同时,在互联网+职业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明显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以及线上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的需要,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也向混合式、移动式、互动式等新型的教学模式转变。因此,关于微信平台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研究试图以微信平台作为技术支撑,把传统
史达祖与蒋捷均为南宋词人,史达祖所处时期较蒋捷稍早,二者在词派归属上常被归为姜夔一派。历代词话词选评价中,对史、蒋二者多有同时提及与比较之处,且褒贬不一,词史地位之高下亦有所争议。及至现当代,对二者的研究逐渐深入,评价亦有较大变化,但是对二人词史地位之高下并无单独提及。本文通过对《梅溪词》与《竹山词》题材内容、艺术特色、传播状况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对史达祖与蒋捷二人的词史地位变化进行分析,做出较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