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高等教育投入则是人才培养最为重要的路径,因此高等教育投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投入之一。但如果将高等教育投入限定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考察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会发现,人才的流动性让人才集聚投入成为另一个影响人才数量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为此,回答“高等教育与人才集聚两种投入在什么情境下可以更好地驱动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一问题涉及多极主体以及同一主体在不同时期的多种诉求,是一个带有主体价值渗透的问题。本研究从“共轭”这一新的视角来洞察高等教育与人才集聚两种投入之间的关系,以及两种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共轭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分析了对共轭应用在拟解决问题上的适切性。当系统处于共轭状态时,内耗减少,对环境适应性强,系统更趋稳定,发展更加顺畅。由于人才的流动性,区域高等教育投入越多,人才积累就越多,但这些人才不一定都能为本地区所用;同样的原因,区域人才集聚投入越多,人才集聚情况就越好,但凝结在人才身上的高等教育投入不一定都来自本区域。对于区域来讲,体现了人类长远发展责任和义务要求的高等教育投入和体现了区域现时发展速度与效率诉求的人才集聚投入共同通过影响区域所需要的“人才”这个“轭”产生了联系。在区域总投入和其他投入既定的假设前提下,区域高等教育与人才集聚两种投入形成了一对共轭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满足共轭的基本特征,共同作用于区域经济增长。通过分析高等教育与人才集聚两种投入之间的共轭关系,以及高等教育与人才集聚两种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机理,借助“判别分析法”构建了区域高等教育与人才集聚两种投入的共轭判别模型。通过江苏、浙江两省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江苏省高等教育与人才集聚两种投入与共轭状态的距离分别为0.0328和0.0744,较浙江省的0.0329和0.1071都更加趋向共轭状态。在此基础上,通过高等教育与人才集聚两种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共轭驱动检验模型的实证分析,证明了江苏省较浙江省而言高等教育与人才集聚两种投入更好地驱动了经济增长。研究结果说明,当区域高等教育与人才集聚两种投入趋向共轭状态时,系统内耗会减少,对环境适应性强,系统更加稳定,区域经济可以实现平稳较快地增长。最后得出,区域发展过程中除了要继续加大高等教育与人才集聚两种投入以保障人才积累与人才集聚外,还要在总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提高两种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共轭效应:首先,要合理选取共轭状态的参照标准;其次,要准确估算共轭状态的趋向程度;第三,要及时调整要素投入的大小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