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目前的发展现状,本文对OTA进行了产业链和收入分析,从网络外部性、互相依赖的需求属性、客户属性、产品差异化和临界量五个方面对OTA企业的双边市场特征进行阐述和研究。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本文认为OTA的客户属性会随着OTA市场势力的变化而发生动态变化即多属性和单属性会相互转化。在时间的维度上,本文从双边市场而非单边市场的视角解释了OTA两阶段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的内在原因。依据现有收集的OTA与酒店签订的业务合同,本文详细地总结出目前OTA对酒店之五条纵向约束策略:利率平价条款(或称最佳价格条款)、非线性定价、转售价格控制(RPM)和排他性协议。依据合同,本文建立了在不同竞争环境下OTA与酒店的两阶段博弈模型,对经典模型的利润函数、参数、结论上都结合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正和延伸。在模型中加入了如佣金比例、非线性定价和排他性协议等参数和内容,与原经典模型具有较大的差异,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也对模型数理推导所得到的结论进行了案例检验和数据检验,检验结果与理论推导模型具有一致性。最后,本文总结出四个主要结论:(1)当OTA在酒店预订市场上的势力高于某一酒店时,OTA的利润随着对酒店收取的佣金比例的增多而提高。(2)当下游存在多家酒店供应商并且酒店间的可替代性高,忠诚客户数量少时,具有垄断势力的大型OTA对酒店的纵向约束能力最强,会持续提高对酒店的佣金比例。此时,酒店的线上定价也会低于线下定价。在此种情况下,上游酒店供应商的进驻OTA平台的数量越多,OTA的获得的总利润越多。(3)当酒店结成集团联盟或者OTA之间的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导致某一OTA市场势力低于酒店联盟时,OTA的利润会随着佣金比例的提高而降低,此时酒店的给予OTA的线上定价也会高于自身给予客户的线下定价。(4)当考虑OTA对酒店的非线性定价约束策略时,如果OTA对初始的酒店成交量未达到临界量收取的佣金比例越小,在成交量达到临界量以上时,收取的佣金比例相对原来提高幅度就应该越大。本文依据经过数据检验的模型结论,提出了五条OTA对酒店纵向约束和竞争策略的建议,以帮助其实现自身的利润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