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明菜为我国药食同源的民间常用药,在医药与食品领域应用广泛。然而,清明菜质量控制研究薄弱,有效成分的筛选与质量控制指标研究缺乏。为保证清明菜的合理规范化使用,本研究拟对清明菜质量标准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清明菜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研究结果如下:
1.鉴别研究:从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及DNA鉴别五个方面建立了清明菜鉴别方法体系。经过分析,所建立的性状、显微、TLC鉴别方法重现性及专属性好;建立的清明菜HPLC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良好,可有效地鉴别清明菜与近缘种;通过研究4种DNA条形码序列(ITS、MatK、Rabl、PsbA-trnH)对清明菜及近缘种的鉴定能力,其中ITS序列通用性最好,可较好的鉴别清明菜与近缘种。
2.检查项研究: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对不同产地清明菜药材进行了水分、灰分、有机氯类农药残留测定,研究表明,不同产地药材灰分数据相差较大,23批药材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其中-六六六(β-BHC)残留量最高,分析表明,农药残留主要与清明菜生境有关;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对清明菜23批药材中五种重金属及10种无机元素含有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少数产地Cd超标,其余重金属元素均未超标,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标准》要求,且不同产地微量元素含量丰富。
3.含量测定研究:对热浸法和冷浸法两种浸出物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水热浸法浸出物含量较高,因此,供试样品均使用热浸法进行提取。本研究运用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法建立了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建立了绿原酸、芹菜素、木犀草素三个有效成分的一测多评(QAMS)方法。应用上述方法体系,对28批药材的总黄酮、绿原酸、芹菜素、木犀草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清明菜药材质量不稳定,不同产地含量差异较大。
本研究建立了清明菜鉴别方法、检测指标及大类成分与单一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体系,可应用于清明菜药材质量优劣的鉴别与评价,这为清明菜鉴别、质量评价及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1.鉴别研究:从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及DNA鉴别五个方面建立了清明菜鉴别方法体系。经过分析,所建立的性状、显微、TLC鉴别方法重现性及专属性好;建立的清明菜HPLC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良好,可有效地鉴别清明菜与近缘种;通过研究4种DNA条形码序列(ITS、MatK、Rabl、PsbA-trnH)对清明菜及近缘种的鉴定能力,其中ITS序列通用性最好,可较好的鉴别清明菜与近缘种。
2.检查项研究: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对不同产地清明菜药材进行了水分、灰分、有机氯类农药残留测定,研究表明,不同产地药材灰分数据相差较大,23批药材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其中-六六六(β-BHC)残留量最高,分析表明,农药残留主要与清明菜生境有关;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对清明菜23批药材中五种重金属及10种无机元素含有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少数产地Cd超标,其余重金属元素均未超标,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标准》要求,且不同产地微量元素含量丰富。
3.含量测定研究:对热浸法和冷浸法两种浸出物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水热浸法浸出物含量较高,因此,供试样品均使用热浸法进行提取。本研究运用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法建立了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建立了绿原酸、芹菜素、木犀草素三个有效成分的一测多评(QAMS)方法。应用上述方法体系,对28批药材的总黄酮、绿原酸、芹菜素、木犀草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清明菜药材质量不稳定,不同产地含量差异较大。
本研究建立了清明菜鉴别方法、检测指标及大类成分与单一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体系,可应用于清明菜药材质量优劣的鉴别与评价,这为清明菜鉴别、质量评价及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