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双一流”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制度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本科生占高等教育学生整体比例较高,是高等教育培养的重要对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水平。专业作为高校最基层的教学单位,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其中,专业适配度是影响学习投入与状态的关键要素之一,也影响着学生就读体验与本科的教育质量。因此,本科生转专业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近年来,建设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是国家和教育部关注的重点,教育部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明确指出应落实高校转专业的自主权和学生自由选择专业的权利。但从高校转专业的实践结果来看,高校依然存在转专业需求难以满足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42所“双一流”高校的转专业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在保证学校、院系资源分配与管理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转专业制度的合理性与满意度。具体研究过程如下:第一,在厘清转专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明确高校转专业制度研究所依托的人本主义管理理论、帕累托最优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学习自由理论等理论基础,梳理国内外专家对本科生转专业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二,对收集的42所“双一流”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制度文本进行编码分析,通过对校级转专业制度的比较分析,发现在转专业时间安排上,绝大多数高校的转专业申请时间固定在学期或学年的初期、末期;在人数比例设置上,基本取消转出限制,采取限制转入比例的方式;在申请条件上,多数院校采取纳入与排除条件结合的混合标准。通过横向比较理工类、文理类、行业类院校的申请条件,发现特殊招生、特殊专业和入学时长是各类高校共同关注的条件。相比之下,理工类院校更重视学习成绩和专业背景,文理类和行业类院校,尤其是行业类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在转专业工作流程上,各院校呈现趋同性,基本遵循校院两级的筛选机制。第三,对院系层级转专业制度文本的微观解读与比较。在院系接收条件上,本科生的原专业成绩最受重视,其它依次是专业兴趣特长、知识基础、思想品行表现和专业背景。按照学科门类横向比较,自然科学比人文社会科学类更重视专业成绩和专业背景;热门专业较冷门专业限制条件更多样;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院系对专业成绩的要求更为严格。第四,根据高校转专业制度的实践结果,发现严格的转专业制度会抑制本科生的转专业意愿,降低转专业的成功率。结合本科生的专业流动情况,其中电子类、计算机类、临床医学、经济学等是主要流入专业,机械类、材料类、轻工类、土木类等是主要流出专业。其中,人文类与理工类专业间流动性较弱。第五,对高校本科生转专业制度层面与实践情况进行分析,也发现一些高校在转专业制度安排上的优势与经验,主要如下:一是减少前置性条件,降低转专业报名门槛,二是转专业申请人多样化,扩大转专业制度的覆盖面,三是采取多志愿申请方式,提高转专业的成功率,四是个性化学业指导与自由选课制度,实现本科生自主化转专业。同时结合转专业制度理论与实践情况,反思当前本科生转专业制度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转专业制度的逻辑错位,二是转专业时间集中固定、次数控制严格,三是转专业制度实施对象失衡,忽视实际需求群体,四是转专业门槛下沉至院系,宽出严进。第六,针对当前高校转专业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部分先进的制度经验提出以下优化建议:一是弱化专业界限,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提供相对自由的转专业通道,三是优化转专业流程,增设个性化专业咨询与指导环节,四是构建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的反馈与服务机制。
其他文献
<正>1945年7月初,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会见时任国民参议员黄炎培先生时,黄炎培先生提出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问题,认为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都没有跳出这一历史周期率的支配。黄炎培询问毛泽东同志: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这一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当即非常自信地明确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
期刊
<正>化妆品的功效是其重要的本质属性,是其满足消费者需求,激发购买欲望的物质基础。如同物品需要具有使用价值,才能成为具有价值的商品。化妆品也必须具有功效才具有价值,才可能上市销售,没有功效的化妆品一钱不值。但由于化妆品种类繁多,功效复杂,对于化妆品应当具备什么功效,不应当具有什么作用,这些功效和作用如何评判,政府是否应当对化妆品的功效实施监管,长期以来认识不一。2020年出台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
期刊
<正>结构化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从知识体系、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抓住各知识要素之间、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他们经历理解与迁移、联结与拓展、实践与应用的建构过程,形成新的、更具生长性的动态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如何对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方法进行整体建构,进而促进学生实现知识和相应思维方法的结构化,并从“立结构”逐步过渡到“用结构”?下面拟从关联、融通、
期刊
技术的发展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尽的便利,但也对学生的数据隐私保护提出了挑战。教育类App作为面向学生的信息化工具,其保护数据隐私的情况至关重要。为研究国内教育领域App保护学生隐私的现状,采用内容分析法从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研究文献中提取评价指标,建立面向教育类App的隐私保护评价指标。然后,抽样选取30个教育领域的App,应用该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国内教育领域App保护未成年学生隐私的力度尚
面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世界性难题,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探索作出了两次历史性的回答,给出了人民民主与自我革命两个答案。两次历史性回答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两次历史性回答又一脉相承,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更不是否定关系,具有认识的发展性。跳出历史周期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政治发展目标,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是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因而两次历史性回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
开展劳动启蒙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价值观培养、融入社会极为关键。运用儿童喜欢的绘本读物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启蒙,充分挖掘绘本中劳动教育的意义,可以帮助儿童探寻劳动中的价值追求,理解劳动承载的人文性、工具性和思想性,促进“五育”融合,为儿童进一步成为社会合格的劳动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新时期,基础教育的教学重点逐渐从传授知识和技能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新的教学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数学教学模式和方法,实现课堂数学教学的优化与创新。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是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发展学生数学原始认知结构的一种手段。结构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结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结构”,学生要“学结构”“思结构”“用结构”。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点”到“体”、由“静”到“动”、由“浅”到“深”、由“僵”到“活”,构建结构化的体系,生成结构化的智慧,彰显结构化的力量。通过结构化学习,让学生关联性、系统性、创造性地学习数学。结构化学习研发与设计,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结构化的教学,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正> 根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EAO)的资料,在1978—1984年期间,世界食用菌产量从1,060,420公吨增加到1,260.278公吨,平均每年世界食用菌产量增加近3.3%。然而,据我们最近的研究估计,1984年世界食用菌产量大约为145万吨(见表1)。世界人口在1985年增加到4,845,000,000,年增长率为1.1%。表1 1983-1984世界食用菌产量估计
期刊
<正>语文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材所选的诗、词、小说等古代作品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还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这是语文教学的常识,也是语文教学的共识。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较好地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濡染与创新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