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语的感情表达方式极其丰富。除去最能代表感情词汇的形容词、动词以外,日语中还存在大量的拟声词、拟态词,这些拟声词、拟态词在语义上的微妙差异,体现了日本人善于描绘细微的感情,重视观察他人感情的特点。日语中还存在一类能表达感情的特殊副词,这些副词在表达感情时总是在考虑他人感受的同时,间接地暗示自己的感情。通过这些富含情意性的副词中可以窥见日本人的心声。而日语的感情表达和比喻的结合,反映了日本人独特的思考方式。这些词汇和语句的表达以其各自的特点,汇成了日语感情表现的一个倾向,那就是尽量避免露骨地去表达感情。 这种倾向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和与日本人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不可能与日本社会文化相脱离。身处岛国的日本,和外界的接触比较少,加之日本本来就是个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繁多的国家,因此日本人天生就具有敏感细腻的特点。同時、日本民族是一个稻种文化的民族,长期以来养成了共同经营的习惯,这一特点在日本社会当中也有相当的体现。日本社会中严格区分内外的人际关系和在此人际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集体合作的精神,使得日本人非常在意他人的感受和自己在他人中的形象。为了维持这种由来已久的社会秩序,日本人就不得不从生活当中的各方面,尤其是最能促进交流的语言着手,严守自己的本分而不越雷池一步。这可以以说是日语感情倾向形成的外因。 在思想根源上,日本人受到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颇多,佛教的“和”的思想和儒家的“仁”的思想,就是为了达到宽以待人,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境界,从集体意志出发,不能独断专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们的言行和思想。具体反映在感情表达上,就是以不伤害他人的感情为前提,尽量委婉地去表达自己的感情。同时,从日本人美意识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日本人长期以来积累的对美的观念的看法虽然在外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其本质并没有改变,那就是,日本人认为美的东西是朦胧的,是有余味的。这使得日本人在表达感情时常保持暧昧的态度,对他人留有余地。这是日本人感情表现倾向形成的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