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软硬岩交界面油气管线隧道洞口段抗减震措施的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亚天然气管道某线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在0.6g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作用下,跨软硬岩交界面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规律,并对交界面影响范围进行分区,给出不同区段的抗减震措施。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研究隧道在软硬岩交界面倾角为30°、45°、60°和75°四种工况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在0.6g地震动作用下,软岩段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比在硬岩段中表现的更为强烈。在不同交界面倾角下,相对位移、第三强度理论相当应力和弯矩等监测指标随软硬岩交界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且在交界面及其附近处发生急剧变化,各指标峰值最大值主要集中在交界面附近处。(2)研究了隧道软硬岩交界面距洞口距离为10m、20m、30m和40m四种工况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在隧道纵向方向上,随交界面距洞口距离增大,计算出的相对位移、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和弯矩峰值随交界面距洞口距离增大而减小;在隧道横断面向方向上,穿越软硬岩交界面时拱脚和拱肩为受力最不利位置。(3)针对交界面距洞口10m、20m、30m和40m各工况,以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弯矩为指标,对隧道纵向和横向分别划分区段,并给出优化抗减震措施。
其他文献
学位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满足人民的出行需求,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不断推进,由于受线路路线走廊带和地质条件的限制,在我国西部地区形成了长距离连续隧道群。长距离连续隧道群路段隧道间距近、隧线比高、洞内外视觉环境差异大、连续进出隧道驾驶员心理状态不稳定等因素都是交通事故的诱因,因此,系统地研究长距离连续隧道群的路段特点,探明长距离连续隧道群路段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状态,对不同特点的长距离连续隧道群进
学位
学位
山地临坡建筑在泥石流冲刷作用下容易发生损毁,导致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房屋结构遭受泥石流冲刷是一种复杂冲击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研究其耦合动力学响应对山地建筑规划与防灾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房屋结构在泥石流作用下的动力学行为与防护设计依然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难题,针对此,本文结合冲击动力学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地勘察和试验等多种手段,构建了框架结构建筑—泥石流耦合作用数值模型以及防护结
合理的轮轨型面匹配有助于保证行车安全、改善车辆运行品质、降低轮轨磨耗和伤损、提高服役寿命等。当下,我国地铁线路中轮轨型面匹配不一,关于轮轨型面匹配的问题,在普通区间线路上的研究涉足较多,而在道岔区的研究几乎为零。因而有必要对我国现有的几种常见的地铁车轮型面进行对比,从而获得较为良好的轮轨型面匹配组合;另外,考虑到地铁道岔区轮轨关系复杂、侧向过岔亟需提速和曲线尖轨损伤严重、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对我国现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的基础建设尤其是铁路隧道的修建成井喷式增长,在如此之多的隧道修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软弱围岩地段,开挖过程中极易出现掌子面失稳的情况,给施工带来了极大困扰。全风化红砂岩是一种成分复杂,结构多变,具有特殊力学性质的岩土材料,具有遇水软化、易崩解的特征,稳定性较差,在隧道施工期间红砂岩遇水后极易出现流砂、失稳现象。而目前针对全风化红砂岩地层隧道掌子面稳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也越来越多,公路隧道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修建规模也越来越大。由于隧道断面大,特大断面隧道所承受的荷载较为复杂,力学特性与一般隧道有所不同。此外,大断面隧道的施工对邻近建筑的影响也较大,因而特大断面城市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隧道变形与沉降控制尤为重要。同时,对于变截面隧道而言,受截面变化的影响,其支护结构力学特性与变形规律也更为复杂。本文依托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