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距离连续隧道群运营安全预测方法及措施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a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满足人民的出行需求,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不断推进,由于受线路路线走廊带和地质条件的限制,在我国西部地区形成了长距离连续隧道群。长距离连续隧道群路段隧道间距近、隧线比高、洞内外视觉环境差异大、连续进出隧道驾驶员心理状态不稳定等因素都是交通事故的诱因,因此,系统地研究长距离连续隧道群的路段特点,探明长距离连续隧道群路段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状态,对不同特点的长距离连续隧道群进行安全性、舒适性预测,并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运营安全措施是有必要的。本文依托宜宾至攀枝花高速公路,运用资料调研、数值模拟、调查问卷和现场试验等多种研究手段,对长距离连续隧道群运营安全预测方法及措施展开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通过资料调研,确定了隧道群划分的3个安全性影响因素:驾驶员视距、污染物串流、滞留车队长度,得到基于不同限速和不同上游隧道长度情况下,隧道纵向洞口间距在50~925 m范围内的相邻隧道组成隧道群。通过对驾驶员在隧道群路段的实车试验,探明了驾驶员在长距离连续隧道群路段的状态指标:以20 km作为隧道群路段驾驶员舒适驾驶的长度指标;驾驶员不宜在长距离连续隧道群路段连续驾驶超过2.5小时;驾驶员在20分钟内不宜连续经过8个隧道。确定了长度超过3 km、隧道数量大于3个的隧道群为长距离连续隧道群。2.通过对长距离连续隧道群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探明了交通事故的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得到了长距离连续隧道群运营安全性、舒适性的9个影响因素。给出了长距离连续隧道群运营安全性、舒适性的分级预测原理,通过层次分析-熵权法计算了9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其中隧道群特性和洞口这两个因素权重占比较大,分别达到0.4797、0.2776。给定了不同影响因素的分级量化值,建立了长距离连续隧道群运营安全分级预测方法。3.通过对长距离连续隧道群路段的调查问卷和现场试验,确定了遮光棚、灯光带等措施的作用效果。制定了长距离连续隧道群运营安全性措施的设置方案,包括灯光带设计方案、引道环框方案、路面加宽方案、多功能转换带设置方案;制定了长距离连续隧道群运营舒适性措施的设置方案,包括遮光棚设置方案、洞壁材料选择方案、服务区设置方案、停车区设置方案,并根据各个措施的作用原理给出了分阶段的措施设置方法及不同措施的优先级。
其他文献
基于旅游开发及景观需要,在城市桥梁上实施亮化工程越来越多,其中在斜拉桥斜拉索上安装灯具是较多被采用的亮化方案之一。在斜拉索上安装灯具改变了斜拉索的气动外形,可能诱发斜拉索的风致振动对结构安全产生危害。本文以某斜拉桥亮化工程为背景研究了安装灯具的斜拉索的风致振动情况,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介绍了大跨度斜拉桥的发展状况、目前各桥梁斜拉索亮化工程中普遍采用的灯具形式,论述了斜拉索常出现的几种风致振动情
由于特殊的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的特性、气候、外源水和地貌等因素,岩溶在我国西南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不断推进,铁路隧道揭示了许多超大岩溶洞穴。为了应对这些岩溶洞穴对隧道建设的危害,有必要对洞室进行稳定性评价。而影响洞穴稳定性的各种因素中,水的作用是必须要考虑的。本文通过现场调查案例、离散元数值模拟和公式推导,从定性到定量分析了水对超大岩溶洞穴稳定性的影响。(1)由成贵铁路揭示
变形量测对于隧道工程的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变形量测方法往往依赖于人力,且以单点、接触型量测方式为主,因而在数据采集效率、数据数字化及全面性等方面都难以响应新的时代需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一系列传统变形量测方法难以比拟的技术特点,在量测精度、量测效率、数据全面性等方面都具有突出优势。近年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不断涌现,但仍存在不足,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究。首先
相比于采用传统机械型连接件的钢-混凝土组合梁,胶粘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具有避免应力集中、界面传力连续、无需焊接、适用预制拼装施工、降低混凝土板纵向开裂风险等优势,但其界面的粘结-滑移效应不可忽略。所以本文在考虑粘结滑移效应的基础上,研究了胶粘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弯曲性能。本文采用力学试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材料性能试验,得出材料的基本性质;通过推出试验,得出不同胶粘剂(环氧树脂、磷酸镁水
相较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桥墩,预制节段拼装桥墩(Precast Segmental Bridge Column,PSBC)可减少对生态环境和道路交通的影响,因而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目前能够兼顾自复位能力和耗能能力的PSBC研究成果较少,限制了其在中高烈度地区的应用。当前已有PSBC的研究成果大多假定墩底固结,此类忽略基础影响的做法,使其成果难以推广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桩基等桥梁结构。本文拟
学位
矿山法隧道施工过程中粉尘的产生不可避免,施工作业人员长期暴露高浓度粉尘中,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而传统的通风控尘效果有限。基于此,论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造理论和方法(2019YFC0605104)开展研究,文章通过理论分析、现场测试、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了矿山法施工隧道喷雾降尘技术的研究,主要得到如下几条结论:(1)通过对典型喷雾降尘理论的分析,明确了雾滴粒径、
随着我国隧道建设的迅猛发展,隧道建设环境日益复杂,遇到的特殊地质情况也日益增多,其中不乏高水压富水地层的山岭隧道,这就涉及到许多地下水的处理问题。在我国以往山岭隧道的建设过程中,对地下水的处理措施多是以排为主,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对地层水环境造成破坏。隧道施工开挖过程中过量排放地下水,一方面容易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破坏生态环境,对地表植被生长以及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也容易威胁到隧道围岩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