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U的载波干涉图像快速再现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fe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载波干涉数字全息技术由于具有非接触、无需对样品做特殊处理、尤其可通过一幅干涉图完成成像再现等优点,已经成为了广泛应用于物体表面三维形貌测量的重要方法。相位再现是载波干涉数字全息的关键环节,但因为此过程复杂耗时,导致再现过程通常是离线处理,进而无法满足实时在线测量的需求。因此,如何能够提高载波干涉数字全息技术的实时性,是国内外研究人员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本课题“基于GPU的载波干涉图像快速再现技术研究”,针对载波干涉技术测量厚相位物体——相位超出(-π,π)的范围的物体时的再现速度慢的问题,分析研究利用有、无样品干涉图相除技术实现包裹相位恢复和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最小二乘法实现相位的解包裹来实现厚相位物体的快速再现。在此基础上,将再现过程移植于GPU中进行基于通用并行计算架构的并行化实现,以期实现再现过程的实时性。该研究内容为载波干涉数字全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文从载波干涉数字全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入手,重点分析载波干涉图的生成原理、相位恢复及解包裹原理,进而确定利用有、无样品干涉图相除技术实现包裹相位恢复,利用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最小二乘法实现相位的解包裹,以为载波干涉图像快速再现提供依据,并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验证了所用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在确定了算法移植到GPU平台上的可行性后,对载波干涉图像的再现过程进行并行化设计与实现。首先实现基于GPU的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圆形滤波算法,验证GPU能有效加速图像处理能力。其次,分别将有、无样品干涉图相除相位恢复算法和基于DCT的最小二乘解包裹算法移植入GPU平台中,继而得到厚相位载波干涉图像相位处理的并行化实现。通过比较GPU与CPU平台上的运行时间,验证GPU实现能有效提高图像相位处理过程的实时性,实现载波干涉图像的快速再现。为了满足实际工程需要,设计并实现基于GPU的载波干涉图像快速再现系统,在Windows 7系统和Visual Studio 2013软件开发平台上设计系统框架,并制作了操作界面,方便用户的使用。
其他文献
采样作为所有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最前端的关键模块,将自然界中的模拟信号的转化为离散数字序列,其中香农-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提出为带限信号的完全重构指出了最低采样速率,半个
外国投资的引进为东道国带来经济技术发展、产业结构提升、就业机会增加等一系列便利,同时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尤其是敏感性领域的外国投资会对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陆续在各国建立,近年欧美等国逐渐加强收紧对敏感性领域的外国投资安全审查,以确保本国的国家安全。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处于重要的发展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下简称“《外商投资法》”)的颁布以及确保其顺利
福泽谕吉是日本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应庆义塾的创造者,明治时期的六大教育家之一。福泽谕吉的肖像于昭和59年,被印在日本银行的纸币上面,他为了日本的独立发展和教育事业做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浪潮,网络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而信息爆炸就是大数据时代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从海量网络数据中提取出有价
作为可视媒体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人脸数据的智能处理需求与日俱增。人脸配准技术,作为人脸提取与预处理的两大基础技术,其发展有利于促进人脸数据的分析与利用,对智能服务、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我国重要的园艺作物之一。黄瓜也是一种典型的喜氮作物,氮素缺乏会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最终影响黄瓜的产量及品质。为了追求更高的产量,黄瓜生产
磁存储技术是现代基础科学领域中重点研究的学科之一,这便使得磁性材料有了重要的应用价值。外加磁场、热辅助技术以及全光磁反转技术都是目前较为常用的磁数据存储方法。对比外加磁场与热辅助技术的方法,全光磁反转技术可以在100皮秒内实现磁材料的反转,在存储速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得到了科学家们广泛的关注。原子自旋模型模型与LLB模型仅利用阻尼参数来唯象地描述角动量的转移过程,因此无法给出磁反转过程中角动量
一种针对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的云计算服务-云存储服务,给众多以数据为中心的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带来了方便。然而,用户将数据由本地上传至云存储服务器上保存则带来了数据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应对无线环境的多变性和持续增长的用户业务需求,给用户带来丰富的无线多媒体业务体验和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以及更好的服务质量,真正实现用
衣物等非刚性体的三维重建技术在虚拟试衣系统、影视动画制作、游戏开发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项技术一直是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如何实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