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设备绝缘子裂纹缺陷检测算法研究及嵌入式实现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变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外部自然环境以及绝缘子长期使用老化等原因,变电设备绝缘子容易产生绝缘外套裂纹缺陷。上述缺陷如不能被及时发现并处理,将可能导致变电设备损坏、爆炸、保护跳闸,进而引发供电区域大面积停电、系统解列等严重事故。因此,对变电设备绝缘子进行定期巡视及时发现并消除绝缘子裂纹缺陷对变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近些年来深度学习算法的不断发展,使用图像识别方法对绝缘子裂纹缺陷特征进行检测已成为可能。本文主要基于图像识别方法,研究可以在嵌入式设备中离线使用的变电设备绝缘子裂纹缺陷检测算法以及基于嵌入式单元的手持式终端实现。围绕该课题,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针对变电站中变电设备绝缘子裂纹缺陷图像数据集不足的问题,结合绝缘子形状特征以及变电站巡检拍摄环境,使用图像增强算法对绝缘子裂纹缺陷原始数据集进行扩充,提高绝缘子样本数据集的多样性。其次,针对Mask R-CNN目标分割算法进行网络输入头部骨架的优化,并阐述基于Mask R-CNN的绝缘子裂纹缺陷检测算法以及Soft-NMS检测框去重算法。随后通过对比两个骨架网络对实际绝缘子数据的裂纹缺陷检测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算法对绝缘子裂纹缺陷检测的准确性并凸显出基于Mobile-Net骨架下的Mask R-CNN网络的性能优势。然后,针对变电站中变电设备过高、变电设备围栏过远且在变电站内使用无人机存在撞线风险而导致无法对变电设备绝缘子进行巡检的问题,对变电站巡检所用嵌入式单元、手持式终端以及绝缘杆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嵌入式计算资源匮乏问题,对绝缘子裂纹缺陷检测算法进行优化并实现算法在嵌入式单元中的移植。最后,使用算法移植后的手持式终端软件在向光与背光、直立与倾斜以及横向与纵向多个使用场景下拍摄并检测绝缘子裂纹。实验表明,所提出的基于Mask R-CNN裂纹缺陷检测算法及嵌入式实现能够实现对绝缘子裂纹缺陷的检测,并且能够达到变电站对绝缘子裂纹缺陷检测的精度和性能要求。同时,本文的方法也为无人值守变电站以及机器人智能巡检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为了实现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本文对谐波减速器的力学特性和传动精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空载侧隙和周向啮合刚度的啮合力计算解析模型以及考虑误差特征的谐波减速器传动精度解析模型。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对谐波减速器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基于包络理论,求解了谐波齿轮传动平面啮合问题。根据柔轮齿廓方程以及中性层的变形,求解了与公切线式双圆弧齿廓柔轮共轭的刚轮齿廓数值解以及共轭区域,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刚轮齿
随着人们对建筑舒适度的要求逐渐提高,建筑供冷消耗的能源大幅增加,为实现建筑节能,基于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的用能原则且综合考虑多种能源利用的区域供冷技术脱颖而出。为了区域供冷系统能够更大限度地体现其优越性,科学合理地进行区域供冷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区域供冷规划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更具整体性和前瞻性,本文将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下的区域供冷规划方法。本文首先梳理了区域能源系统和能
行人重识别是指给定一个行人的图片,在多个不同的摄像头中检索到这个行人的其他图片,可以广泛应用于社会安防等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日常生活中的监控摄像头与监控数据越来越多,行人重识别任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深度学习时代,大量行人重识别工作借助卷积神经网络在有监督场景下实现了令人惊艳的重识别性能。然而,有监督行人重识别需要使用大量的行人标签用于训练,这显然不适用于具有海量监控数据的现实场景。无监督行
长期以来,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国家。围绕缩小城乡差异、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我国政府和学术界高度重视并做出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党的十六大提出城乡统筹,十七大提出城乡一体化,十九大提出城乡融合,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发展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其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根本目的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使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有平等的权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同质化的生活条件。然
室内饰品摆放是指从饰品数据库中挑选出合适的饰品并且将其以正确的姿态,大小摆放到三维场景中。目前,室内饰品的挑选,摆放等一系列工作都是由用户手动完成,但是用户从海量的饰品数据中挑选出适合特定三维场景的饰品,是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再且,由于饰品数据的初始姿态和大小并不确定,放置到三维空间后并不一定契合当前的三维空间,需要用户手动调整,这进一步增加了室内饰品摆放的繁杂程度。另外摆放过程纯粹由手工控
基于眼睛状态识别的疲劳检测系统可以识别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并在其疲劳时进行提醒或者干预,能够减少因驾驶员疲劳驾驶车辆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有效保护驾驶员与行人。该系统的核心在于高精度、强鲁棒性的眼睛状态识别算法的设计与实现。当前影响眼睛状态识别算法精度与鲁棒性的因素主要是复杂多变的驾驶场景以及有限的眼睛状态数据集。因此,本文一方面从提高眼睛状态识别算法的场景适应能力入手,提出融合视觉基元属性的眼睛状态识
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具有颠覆性和创造性的新兴技术,有望为食品产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提供新技术和新途径。目前相关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集中于对墨水打印性能的优化以及材料外观的塑形。极少利用3D打印尤其是同轴3D打印的结构定制和调控能力进行食品功能材料的开发,这极大地限制了食品3D打印的发展。纤维素是广泛存在于食物及膳食纤维中的生物质,其纳米纤维因来源广泛、安全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强度高并具有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的能源需求也与日俱增,开发绿色清洁的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了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太阳能的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能量供给与需求的时间不匹配,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相变储热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太阳能能量密度低、能量分布不均以及间歇性等问题,实现了太阳能的有效储存与利用。本文利用相变材料(PCM)与电控相变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相变储热技术在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
传统视频压缩编码技术建立在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基础上,先对信号进行高速采样,然后通过复杂编码压缩技术去除冗余信息。这种视频编码方法计算复杂度极高,很难适用编码端传感器资源受限、数据测量代价昂贵等应用场合。压缩感知技术通过开发信号的稀疏特性,突破了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限制,实现了信号采样与压缩过程的合并,大大节省了采样资源成本。基于迭代优化的传统视频压缩感知重构算法虽然支持理论完备,但时间复杂度较高,难以
聚碳酸酯/聚丙烯(PC/PP)共混体系因PC和PP间的溶解度参数相差较大、极性具有明显差异,导致其发生明显的相分离现象,是一种典型的热力学不相容体系。因此,设计合成新型的增容剂,降低PC和PP两相间的界面张力,提高PC和PP间的相容性,是制备价廉且性能优良的PC/PP共混物的技术关键,不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工业应用价值。目前用于PC/PP共混体系的增容剂主要有接枝型共聚物和嵌段型共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