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环境污染、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问题日益突出,全社会对于节能环保越来越重视,汽车行业不断向轻量化方向发展。由此,对汽车用钢的强度及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冷轧双相钢由于具有良好的强塑性匹配,在高强度汽车用钢中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以微合金化冷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连续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演变,以及退火工艺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制备的冷轧双相钢进行了烘烤硬化性能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如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环境污染、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问题日益突出,全社会对于节能环保越来越重视,汽车行业不断向轻量化方向发展。由此,对汽车用钢的强度及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冷轧双相钢由于具有良好的强塑性匹配,在高强度汽车用钢中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以微合金化冷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连续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演变,以及退火工艺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制备的冷轧双相钢进行了烘烤硬化性能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如下:(1)针对两种初始组织,获得了其冷轧变形抗力曲线。结果表明,由于组织类型及析出状态的双重影响,两种初始组织对应的变形抗力接近。(2)以不同初始组织的冷轧实验钢为研究对象,通过纳米压痕的以及EBSD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加热速率下的铁素体再结晶规律。结果表明,在Ac1温度以下,随着加热速率的提高,铁素体再结晶受到了抑制,从而推迟至Ac1温度以上。在两相区等温过程中的铁素体再结晶的规律表明,奥氏体相变会抑制铁素体再结晶,这一特征在初始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时更为明显。(3)通过相变仪实验并结合JMAK模型,研究了连续加热及等温过程中的奥氏体相变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在连续加热条件下,随着加热速率的提高,相同温度下奥氏体体积分数降低,这与奥氏体的形核位置有关。在等温条件下,随等温前加热速率提高,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增加。(4)通过连续退火实验结合力学性能分析,研究了退火工艺对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退火之后,实验钢抗拉强度可以达到1100MPa左右,屈强比在0.5左右。在慢速加热时,铁素体再结晶充分,最终组织中马氏体呈弥散细小分布,使得实验钢具备较高的强塑性匹配。(5)针对两种不同初始组织,对连续退火之后得到的冷轧双相钢的B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变在0~2%时BH值升高,在2~7%时降低;随着烘烤温度的提高,BH值逐渐提高;烘烤初期BH值上升较快,随着烘烤时间的延长,BH值保持稳定。
其他文献
中心偏析是影响高碳钢连铸大方坯内部质量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改善铸坯的内部质量,本文从铸坯凝固组织改善与电磁搅拌工艺优化两个方面开展研究。本文以国内某钢厂高碳钢连铸大方坯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元胞自动机-有限差分法(CA-FD)”建立微观枝晶生长模型,定量描述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微观组织演变及微观偏析行为规律,同时,利用ProCAST建立连铸过程凝固组织生长模型,准确描述了不同生产工艺条件对铸坯中心等轴
高炉的能源消耗占钢铁工业的70%,高炉稳定顺行是钢铁行业降低成本的关键。生产实践表明,高炉稳定顺行才能达到高产量、低耗能,取得较好的生产指标和良好的经济指标与经济效益。高炉炼铁生产影响因素众多且复杂,操作中往往依靠个人经验,缺乏对长期数据的分析整理。上世纪50年代开始研发的高炉炼铁专家系统,由于各地高炉原燃料、设备条件相差巨大,运行中需要大量传感器采集数据,还无法在生产中大规模应用。基于上述问题,
钢水液位高度是薄带连铸生产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熔池液位的变化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及生产过程的稳定,实现液位的精确检测对连铸生产有重要意义。相比于传统的液位检测方法,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新型检测方式具有检测精度高、速度快、占用空间小的特点,能够更好地适应薄带铸轧液位检测需要。本课题依托国内某钢厂薄带连铸项目,针对钢水液位视觉检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通过测量钢水液面宽度实现熔池液位高度的检测。
钛具有重量轻、耐热性强、耐腐蚀等许多优良特性,是一种理想的石化用材料。钛/钢复合板兼具钛复材的优异耐蚀性及钢基材的优良力学性能和低成本。利用传统爆炸复合法制备钛/钢复合板效率低、污染环境且复合板性能不稳定,然而真空轧制复合法(Vacuum rolling cladding,VRC)具有工艺简单、效率高且环保的特点,可制备性能优良的钛/钢复合板。本文利用VRC技术制备TA2纯钛/临氢容器钢复合板(基
稀土在钢中的应用已经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实践证明,通过合适的方法向钢中加入适量的稀土,从提高钢铁材料性能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潜力。本文以含锡铜430铁素体不锈钢为研究对象,系统地进行了稀土在钢中净化钢液、变质夹杂、微合金化等作用的研究,从非金属夹杂物、组织、力学、耐腐蚀性等多方面来探究稀土处理对含锡铜430铁素体不锈钢的影响作用机理。在实验室30kg真空感应炉条件下
钛合金板密度小、比强度高、高温和低温性能优异、耐腐蚀好,是航天航空、海洋工程、化学工业及核工业等领域的新型轻量化结构材料。热处理是消除板材内应力、提高强塑性和组织稳定性的关键工艺。由于钛合金导热系数小,所以冷却过程心表温差大,冷后残余应力大,易产生变形、厚向组织不均匀等问题。本文以TC4(Ti-6Al-4V)钛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冲击射流方式下高温板材固溶淬火温降规律,以及工艺参数对表面热流密
铝钛复合材料不仅拥有铝和钛的各种优异性能,而且密度位于铝和钛之间、兼有铝的优异的导热性能,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核能、建筑等诸多领域。目前,铝钛复合板的生产方法主要有轧制复合法、爆炸焊接法和真空扩散焊接法、连续铸轧法等。其中,连续铸轧法属于液固复合法,铝和钛在铸轧区实现复合,与传统方法相比,它具有短流程、投入少、效率高等优点,具有明显优势和很大的工艺实现潜力。铸轧区铝和钛的扩散及
加压冶炼技术对钢铁材料品质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使钢液中易挥发元素的溶解度提高,增加元素收得率,发挥该元素净化钢液以及微合金化的作用,从而使钢的组织性能得到改善。常压下,镁元素的熔点和沸点分别为650℃和1103℃,远小于钢液温度,在炼钢时呈气态,难溶于钢液。本研究利用加压镁冶炼技术熔炼制备三种不同镁含量的SKS51钢,以镁含量为主要变量,对加压镁处理SKS51钢在每个热处理阶段的显微组织及力
材料在动态加载下的断裂行为的研究,在工业和军事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HR2钢是一种典型的抗氢脆奥氏体不锈钢,因其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高温抗氧化性、良好的抗氢脆性能等,在工业和军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对HR2钢在动态加载下的断裂行为研究特别是爆轰加载下的动态断裂行为研究还十分有限。本文采用HR2钢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壁厚和不同表面加工方式的HR2钢柱壳进行了爆轰加载实验,通过对爆轰后回收的断
铁磁吸波材料是微波吸收材料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铁磁Ni-Mn-X(X=Ga,In)Heusler合金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材料,其铁磁性特征使得这类材料具有成为铁磁吸波材料的潜能。然而,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合金的力学、热学、磁学等方面,而未见对其电磁波吸收性能的报道。本课题,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表征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合金